吉利:10年造车经验是急速扩张的底气(2)
2009年03月26日 09:04中国青年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出路和未来

不太乐观的,是对中国消费者思维模式和消费习惯的判断;对于自身的发展模式,吉利人充满信心。

在吉利研究院展厅,展出的全都是还没有上市销售的车型,包括FE-1/2、中国龙、英伦SL[综述 图片 论坛]-1、TX4、GT[综述 图片 论坛]跑车、中高级车GC和首款SUV车型NL等。吉利研究院副院长何伟介绍,吉利目前已建立GEC、GBC、GMCGL[综述 图片 论坛]C和GCT五大整车技术平台,覆盖经济型轿车到高级轿车、轻型卡车平台。在此基础上,到2015年,将打造出15个产品平台,衍生出42款车型,以此支撑200万辆的年销售目标。

据介绍,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将有多款全新车型亮相。何伟告诉记者:“我们还同时启动配套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战略,在开发新车型的同时,不断寻求在主、被动安全技术方面的突破,BMBS技术已经开始批量应用,同时启动开发第二代BMBS产品。今后吉利推出的新产品C-NCAP碰撞都将达到4星以上安全标准等级,使吉利汽车成为中国的‘沃尔沃’。”

研发新产品需要钱,上项目需要钱,盖厂房和买设备都需要钱,钱从何来?据李书福介绍,借助银行贷款和香港上市等手段,吉利已顺利融资100多亿元。“任何时候,钱都不是问题。”尽管自称对金融运作一窍不通,但李书福还是对资金链充满信心,他唯一担心的是人才问题,“钱还在,人没了”。

这也是李书福多年来到处招兵买马的原因所在。现在在李周围,聚集了诸如尹大庆、赵福全、刘金良、徐滨宽等一大批国内顶尖汽车人才。可以说,没有尹大庆,就没有吉利游刃有余的资本运作;没有赵福全,就没有吉利的平台化战略和长远规划;没有刘金良,就没有吉利势如破竹的销售业绩;没有徐滨宽,吉利自主生产变速器也许还是个难题。正是这些优秀人才的加盟,才让李书福和吉利如鱼得水。李自己也多次表态:要逐渐退出公众视野,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队伍。

显然,这已经不再是靠一个人的个性和魅力来吸引眼球的时代了。吉利是幸运的,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果断提出转型并顺利完成。但机遇从来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可以说,在吉利汽车研究院,记者看到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出路和未来。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吉利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黄少华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