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的国际化之路
2009年03月27日 14:43凤凰网汽车 】 【打印已有评论0

凤凰网汽车讯 利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十强企业,秉承“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造车理念和美好理想,一直积极实施着国际化战略。

十多年来 ,吉利人始终没有放弃自强独立制造汽车的信念。如今,吉利人不仅掌握了整车设计和制造技术,而且在汽车核心技术如发动机、变速箱研发和制造技术等方面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在汽车新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突破,如最近研发成功的燃油喷射管理系统、油电混合动力、BMBS(汽车胎压监测及轮胎爆破控制系统)技术。吉利汽车在公司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争取未来用三至五年时间,实现从单纯的低成本战略向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国际化的战略转型。

吉利的国际化道路将延伸到哪里呢?

寻找国际资本

吉利汽车作为一家生产自主品牌轿车的民营企业,发展初期不被社会认可,在国内寻找资本更非易事。但是吉利汽车渴望通过资本市场和多种融资渠道来推动自身更快更好地发展。经过努力,吉利汽车在2003年—2008年期间,通过部分参股上市公司之控股公司并与上市公司合资,进而全面收购控股公司及向上市公司注入核心资产,最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实现整体上市。

1、参股与合资:

2003年初,吉利汽车确定了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国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 )作为上市合作者,开始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

2003年4月,董事长李书福协议收购PG公司32%股份,间接持有国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 )8亿股股份;同年5月和11月,国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的全资子公司Centurion Industries Limited和Value Century Group Limited分别与浙江吉利美日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合营成立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和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两家合资企业,股权比例中方53.19%,外方46.81%。至此吉利汽车成功参股香港上市公司,完成资本运作第一步,集资近6亿元人民币。

2004年3月,国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更名为“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

2、收购上市公司

2005年5月,浙江吉利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经国家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批准,以1.53亿港元即每股0.09港元收购Proper Glory Holdings Inc公司68%的股份,加之李书福已持有的32%股份,全面收购了PG公司,即时持有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25亿股,占60.68%股份,顺利完成控股上市公司的关键步骤。

3、发行可转换债券

2006年4月,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受托成功发行了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1亿美元的五年期零息可转化债券。至此,吉利汽车已在香港资本市场共募集了约13.6亿人民币的资金,使浙江吉利汽车和上海华普国润两家联营公司的总资本从港币10亿4仟6佰万元大幅增加至港币25亿7仟3佰万元,解决了吉利汽车未来两年新产品研发、新工厂建设和设备技术改造等重要投资计划所需的资金。

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 )的全资子公司Centurion Industries Limited与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分别成立了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浙江陆虎汽车有限公司和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三家合资公司,股权比例中方53.19%,外方46.81%,至此吉利汽车控股在国内的合资公司增至五家,注册资本增至港币33亿5仟万元。

4、成功发行新股

2007年2月,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 )实现配售现有股份及认购新股份6亿股,直接融资6.36亿港元,其中4.1858亿港元用于上海英伦帝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

通过上述资本运作,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 )总股本约从41.2亿股增至52.01亿股,PG公司占比从60.68%降为48.07%。

2003年-2008年间通过发行可转债、增发新股及历年分红再投资,合计融资超过27亿元人民币,并将该等资金全部投入国内汽车产业。

5、股权置换

为了扩大上市公司规模,提升上市公司形象,增强上市公司的国际化融资能力,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再次大手笔运作,拟将五家合资公司中中方投资人持有的44.19%的股权转让给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的全资子公司(外方投资人),从而换取上市公司股份。通过换股,使上市公司总股本达到64.89亿股,大股东持股比例从48%增至58%,再次确立控股地位,经过漫漫十个月的层层审批,国内首例跨境换股终于获批。

6、整体上市后的展望

一是打造国际化的资本链条。通过本次股权置换后,上市公司(0175.HK)将持有合资公司91%的股份,合资公司的资产和损益都能在香港上市公司(0175.HK)的年报中集中体现。上市公司(0175.HK)将汽车业务精心梳理,让业务和资本密切结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体公司来从事汽车研发、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和整车销售业务,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资本链,为吉利集团的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国际空间。

二是打造国际化的融资平台。香港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吉利汽车通过在香港的上市与越来越多的国际跨国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财团等建立了密切关系,同时也在与他们加强包括资本合作在内的一切有可能的合作,这对吉利汽车资本国际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更将促进吉利汽车全面的国际化发展。

寻找国际市场

目前,世界汽车行业排名前十位的跨国汽车巨头都已经进入中国。国内汽车中高端市场以德系、日系为主的合资、进口品牌夺取了绝大多数的份额;经济型轿车与低端轿车市场层级,虽然是自主品牌目前唯一能站得住脚的领域,但合资汽车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与品牌号召力,同时也针对国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文化,实行价格战,使得这一层级的市场竞争极为激烈,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只能在市场缝隙中艰难成长。

面对国内汽车市场这样的一个环境,吉利清醒地了解国内外汽车行业的格局,寻找突围的策略,选择市场国际化,打开一条光明之路。

首先,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但吉利毕竟在低端市场站稳了脚,这对吉利发展国际市场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次,全球一体化发展,国际投资、贸易等壁垒已经不断破除,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消费迅速兴起,让已具备较高水平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之一的吉利汽车,有了切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再次,自主品牌汽车走出国门,建立全球品牌,通过树立国际品牌形象来提升品牌影响力,以一种更高的姿态与国际汽车巨头展开竞争,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走向海外过程中,吉利汽车品牌不断得到技术强化和品牌提升,反过来使国人改变了对吉利的成见。这就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参与国内的汽车市场竞争。

2003年,吉利汽车在上海设立国际贸易公司开始拓展国际市场。2008年吉利汽车实现海外汽车销售出口达到37289台,比2007年的21111台增加16178台,增长77%,相比其他中国汽车企业,吉利汽车出口量排名第三,占到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约15%的份额。

吉利汽车在国际市场的运营中充分立足当地,实施本土化建设,积极利用集团的产品、技术、品牌等资源,通过与海外公司的合资、合作以及独资等模式,在多个国家建立起自己的组装生产基地、销售渠道、经销网络等。目前吉利汽车的海外销售网点共200多个,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吉利CK-1 CKD组装项目正式落户印尼,使该项目成为吉利汽车进军东南亚和全球右舵汽车市场的跳板。随后,吉利汽车又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建立了CKD装配基地。随着本身的不断国际化,吉利汽车在欧洲也和著名的整车工厂寻求合作。

吉利汽车还积极参加国际著名的车展。吉利集团2006年作为惟一受邀参展的中国汽车企业,亮相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法兰克福车展,并已经两度参加底特律北美车展。2008年,吉利汽车因为在底特律车展上发布了一项重大的汽车安全技术—BMBS,被车展组委会授予“发明创新实践特别贡献大奖”。

吉利汽车在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打造了一支既懂国际贸易和汽车营销,又懂国际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吉利还成立了自己的国际汽车营销学院,培养专门的海外营销人才,让派驻海外的代表首先具备营销管理意识和指导经销商解决问题的经验。

吉利汽车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也面临了诸多的挑战,特别是受本次经济危机的影响,对东欧市场的开拓严重受阻。但吉利汽车走向国际市场的决心不会变。到2015年或之后几年内,吉利汽车计划在海外建成十五个生产和装配基地,实现海外年销售整车130万辆以上,成为全球有竞争力的品牌之一。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吉利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zhangjn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