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斯勒中国之旅举步维艰(2)
2009年05月01日 13:28中国汽车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3 求变 图奋起章法频变

中国市场对任何一家汽车企业来说,都有极大的吸引力,克莱斯勒也如此。尽管处境艰难,该公司仍坚持在中国发展,并且在产品、市场及人事方面频频进行调整,谋求改变。

2005年,克莱斯勒对中国策略进行重新规划,将发展重点锁定在乘用车领域,并停止在我国生产切诺基。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举措令人惋惜,因为这款车当时在中国市场占近5%的份额。2006年9月,位于北京亦庄开发区的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BBDC)新厂宣布投产300C轿车,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于2006年11月上市。

2007年,克莱斯勒开始向我国出口乘用车。在这一年的上海车展上,克莱斯勒旗下多款车型集体亮相。同年,已经停止国产的切诺基和在欧美市场表现不俗的PT漫步者以及道奇系列车型、吉普指挥官[综述 图片 论坛]等,相继以进口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正当克莱斯勒紧锣密鼓地实施对华新策略时,瑟伯勒斯私募基金公司以74亿美元收购克莱斯勒80.1%的股份,戴姆勒持有该公司剩余19.9%的股份,克莱斯勒与戴姆勒长达9年的跨国组合就此终结。

克莱斯勒“单飞”后进行一系列人事变动。在瑟伯勒斯的主导下,家得宝原CEO纳德利入主克莱斯勒,丰田北美公司CEO詹姆斯·普莱斯、雷克萨斯销售主管戴博拉·梅耶先后加盟该公司。2007年9月,克莱斯勒宣布菲利普·墨斐加盟克莱斯勒,负责该公司的亚太区业务。墨斐曾担任通用(中国)董事长兼CEO,回克莱斯勒前,担任上汽股份副总裁。这一人事变动,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

墨斐上任后,首先对克莱斯勒的营销体系进行整合,旗下3个品牌克莱斯勒、道奇和吉普实行并网销售。在产品方面,他贯彻从中高端切入的产品引进策略,铂锐、大捷龙、凯领、锋哲、酷博等车型纷纷进入中国。目前国内中级车市场份额基本被凯美瑞、新雅阁等成熟车型占有。相比之下,克莱斯勒车型在动力、内饰、空间等方面无明显优势可言,况且美国车传统的粗犷、张扬风格与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未实现契合,克莱斯勒在中国销售的多款车型未达到销量预期。

点评:与戴姆勒分家后,克莱斯勒进行全面调整。引入中国的多款车型在北美及欧洲均有良好表现,但在中国却有些“水土不服”。是车型风格与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格格不入还是其他原因?看来摆在墨斐面前的是个大难题。

4 徬徨 寻联姻左顾右盼

对汽车企业而言,近年来原油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与日俱增,世界汽车市场更是波谲云诡。持续低迷使克莱斯勒意识到中国市场对其生存、发展的意义。该公司计划与中国汽车企业深化合作,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由于油价波动,节能、环保的小型车越发受青睐。克莱斯勒意识到这一点,将着眼点向这一领域倾斜。该公司在中国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生产小型车,计划利用自己现有渠道销售。

克莱斯勒的举动有深刻背景,除新车销售不畅外,还传出该公司很可能遭遇财政危机的消息。克莱斯勒对于发展小型车的重视在2008年到来后更加明显,并已与日产签订关于小型车的代工协议。还有消息称,克莱斯勒曾就小型车代工问题与塔塔、菲亚特、大众等公司有过接触,表露出急切的心情。

在中国更是如此。克莱斯勒首先将合作目标锁定奇瑞。经过多年发展,奇瑞的实力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份额逐年提高,在生产规模和销售渠道方面逐渐形成优势。2007年7月,克莱斯勒与奇瑞签署小型车代工协议后,双方一直就合资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今年4月北京国际车展举办期间,墨斐带领公司高层到奇瑞展台参观。奇瑞对于克莱斯勒抛出的橄榄枝,一直表现得较为冷静,目前双方关系尚不明朗。

与奇瑞签署代工协议后,克莱斯勒又先后与另外几家中国车企接触。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先后进入克莱斯勒的视野。有报道称,墨斐曾带领由总部代表组成的考察团,先后到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参观了生产线和研发部门。对于克莱斯勒的频繁举动,业界认为是要增加与奇瑞的谈判筹码,或者是对奇瑞的制衡。也有评论认为,该公司希望寻找“更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不管动机如何,克莱斯勒的左顾右盼已表露无遗。

此外,克莱斯勒与戴姆勒分道扬镳后,BBDC一直忙于梳理产权分割等问题。BBDC拆分方案被国家发改委拒绝后,墨斐先后在不同场合强调,克莱斯勒将与BBDC继续合作。但业内人士分析,克莱斯勒淡出BBDC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点评:左顾右盼的举动背后,体现出克莱斯勒的急躁情绪。克莱斯勒的中国之旅如何继续,也许墨斐心里清楚。他可能也知道,时过境迁,如今要复制他率领通用(中国)时取得的良好业绩绝非易事。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菲亚特收购克莱斯勒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李 伟 编辑: o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