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以扩大汽车消费增强内需拉动喻作分子,那么,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举措或可喻作分母。要想使这个分数值变大,不断发挥分母的“正效应”,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换句话说,只有不断解决这些举措施行中的问题,扩大汽车消费才能开花结果,成效彰显。
汽车下乡也好,旧车换新也罢,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其积极意义也毋庸赘言。但新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说明,汽车下乡、旧车换新事关多方,要想把好事办好,须对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多加重视。
首先,要开动脑筋琢磨怎样让消费者买得起,换得起。
鼓励汽车下乡、旧车换新的相关财税政策虽已出台,但熟悉财税的朋友都知道,“四两拨千斤”是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就是说,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可能才是扩大汽车消费的根本保证之一。
积极地看,近期以来的相关统计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呈现持续上升走势。这里仅举两例:其一,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综述 图片 论坛]81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二,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4元,同比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622元,增长8.6%。
但事情还有另一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制约我国城乡居民增收的因素还有不少。就农村居民看,近期自然灾害较重、稳定农产品价格难度较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较难等一系列,都可能使得农民收入呈徘徊之势,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有所加大。就城镇居民看,正如这段时间的一些研究报告所言,随着居民收入减少范围的逐步扩大,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受,城镇居民消费将更加谨慎。“自愿消费”的形势,可能不那么乐观。
显然,在施行汽车下乡、旧车换新之时,财政杠杆的撬动,只是重要内容之一。除此之外的要务,还有很多。
其次,除了买得起,还要多多考虑怎样让消费者用得好。
这话还得分两方面说。
一方面,对农村市场来讲,汽车下乡,只是农民朋友使用汽车的起点,后续工作还多得很。道路基础设施,农用车零部件售后服务……哪一个不是与汽车下乡紧密相联?不久前,本报记者曾赴中部某县农村调查采访,小雨初霁后的道路泥泞崎岖,让人对农村道路的改善分外期待。这不禁让记者想起了年初的一个学人论坛。其间,一位学者表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过程中,要注重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环境,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活跃供给,找到“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理论中的可用之处。
农村道路有待加强,也许还只是制约汽车下乡真正发挥成效原因的一部分。此外,一些地区的实践表明,售后服务跟不上,已成为汽车下乡的掣肘和羁绊。农民购车后“为一颗螺丝钉专门进趟城”的事情,并不鲜见。如果再加上假配件、乱收费等问题,一些农民朋友对汽车下乡心有遗憾就不难理解了。
许多专家对此进献良策――鼓励汽车企业将售后服务与销售渠道一并下乡,在乡镇建立稳定有序优质的售后服务站点,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省心。
另一方面,再说说城里的市场。虽然眼下城市汽车消费利好政策频出,但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决定了,促进城市汽车消费,要更多着眼于城市发展,注重与城市功能布局优化的结合。
最近,北京市有关部门出炉了一份《北京市2009年1~4月交通运行报告》。此文在分析了公交与私驾出行结构变化的同时,重点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为遏制以潮汐式出行为主要特征的交通需求时空分布的畸形化,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同时,要重视城市功能布局的同步优化调整。要注意中心城、边缘集团与郊区新城功能合理配置,居住人口与就业岗位的平衡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这个结论很容易引发共鸣。汽车进入家庭,本应就是一个秩序渐进的科学过程,是一个与城市布局相互促进的过程。有了更多的统筹兼顾,才能让更多人享受真正的汽车文明。
第三,在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还应考虑换什么车才科学。
眼下,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手续并不繁复,过程也较顺畅。但往深一步想,换什么车,可能才是问题的关键。
国情决定了,过大排量、过高排放的汽车,并不适合我国,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在看来,今后可能还要在两方面“发力”:一个是通过财税政策鼓励先进,让技术先进的节能环保车型畅行其道。另一个是通过财政手段限制落后,不给过大排量、过高排放车型太多空间。
顺带说说,节能环保车型,并不一定就指小排量。须认识到,小车也须是好车。技术落后的小排量车,同样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第四,在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还要对废旧整车和零部件的流向多加考虑。
这方面,既要提高门槛,让更多具有整车回收资质的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也要通过加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这里,我们想对零部件再制造多说几句。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今后,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和报废量,以及维修所需零部件的数量都会大幅度增长。如何有效地回收利用好废旧汽车中的可再生资源,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对旧汽车零部件进行再制造和再使用,可以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它不仅能够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欧美发达国家,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其中,再制造发动机占其维修配件市场的85%以上,再制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而在我国,再制造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除再制造技术水平需要逐步提高外,我们还要逐步探索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关报道:
作者:
宋时飞
编辑:
wulia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