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共停车改善
将建24个“P+R”换乘停车场
近年来,广州市停车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老城区土地捉襟见肘的现状也决定了停车场资源几乎没有潜力可挖。对此,《改善方案》提出应当对停车场进行“供应和需求管理”,统一停车场立法、制订合适的价格政策等措施。比如对不同区域的停车场,制订不同等级的停车场收费标准,用经济杠杆调节中心区交通负荷。
有关部门将运用公交可达性研究方法,对城市内各区域公交可达水平进行评估,从而提出停车需求预测,合理规划路外公共停车场总计194个,泊位43491个。同时鼓励各类商厦、单位的配建停车场对外开放,提高现有停车泊位的利用效率,达到停车泊位共享的目标。
随着市民居住“郊区化”趋势日益凸显,郊区与市区交通衔接成了市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P+R”(即停车场+地铁)这种高效、节约的出行方式应运而生,政府在郊区地铁站周边建设大型公共停车场,人们早上开车到地铁站,把车放在停车场,然后换乘地铁去上班。2015年之前,广州也将积极鼓励“P+R”停车换乘方式,在地铁站附近设置24个P+R换乘停车场。
5.货运交通改善
2015年前实施“客货分离”
广州是一个“物流大市”,众多货车穿城而过,给城市交通增添了不少负担。为了改善城市货运交通网络,广州到2015年前将实施“客货分离”,划定货车禁行范围,在禁行范围外规划货运专用通道,对货车进行规范。市区内的货运站场也将“洗牌”,有关部门将运用货运站场“积分制”办法,渐进式地协调中心区货运站场布局。
6.对外交通改善
逐步在市区外围建对外客运枢纽
对外交通衔接方面,有关部门将从区域的角度,特别是现阶段广佛同城化对接的角度,以现有区域交通干道网方案为基础,提出广州市高等级道路网整合方案。近期广州将建设高快速路474公里,总长度达3191公里。
以广州新客站为开端,广州市将逐步在市区外围建立对外客运枢纽,并用轨道交通将大型对外枢纽与市区连接起来。
7.智能交通改善
开发“广州特色”信号系统
目前,广州市交警、交委等部门各有一套交通信息资源,2015年之前,在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将建立交通仿真评估中心,能够真实地评估某一地区、某一道路的通行能力、车流量等情况,从而为各级交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有关部门还将开发一套广州自己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这套系统将贯彻“公交优先”的原则,同时又能适应广州市特殊的交通情况。
8.交通需求管理
内环线范围内或开征交通拥堵费
交通需求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运用政策和经济杠杆对小汽车过度使用进行控制,同时在用地规划、设施建设、路权分配、财政扶持等方面向公交倾斜,引导个体交通方式向公交方式转变。
为了达到“需求控制”的目的,广州市将来或开征交通拥堵费,即在繁忙时段或繁忙路段,对进入中心区的社会机动车辆收取费用。道路拥堵费在伦敦、新加坡等国际大都市都有先例。道路拥挤收费将在广州先进行小范围试点,再逐步扩大。研究建议,在广州市内环线范围内采取拥挤收费措施,收费试点区域先考虑老城区或者天河地区。
此外,广州市将保持对中心城区禁摩和电动自行车限行,这一政策还将扩大到番禺、花都区。同时优化和调整现有的货车禁行范围和时段,减少客流高峰期间货车对客运车辆的干扰。
9.交通安全改善
开展事故数据收集分析
有关部门将针对广州市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研究:一是事故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二是事故调查程序及内容,三是事故和死亡成本计算,四是道路交通安全审核,五是城市安全管理目标。
10.环境改善
辟低排放区 绘噪音地图
通过改善交通系统从而改善城市环境,是新一轮城市交通改善的目的之一。未来,广州市将加速高污染车辆的淘汰进程,通过车辆环保标志分类标准的提升以及限行范围的修订,来限制高排放车辆的使用。广州市还有可能建立“低排放区”。汽车燃料将从现在的汽油、柴油单一结构,变为包括改进型传统燃料、LPG替代能源在内的“多元化汽车燃料”格局。
研究还提出控制交通噪声污染的思路,比如在主干道上设置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绘制广州市的噪声地图等。
作者:
曾妮
编辑:
o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