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功”、“人海战”能支撑比亚迪走多远?电动车生产是一片几近空白的领域,无法模仿,只能创造。而创造远比模仿难得多。这对比亚迪来说,既是一个超越的机会,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比亚迪打破了那些“纸老虎”,使自己走上了神坛。但若细细体察,我们也许会发现,比亚迪同样面临很多问题,这个打虎者自身也面临着变成“纸老虎”的命运。
“山寨术”与“人海战”的局限
比亚迪依靠“山寨功夫”和“人海战术”获得了快速发展,但这种战术也有局限性。一些行业人士就表示,比亚迪创业之初采取这种办法更多是出于无奈,由于企业初创,缺乏技术和资金,模仿可以实现快速发展,能少走很多弯路。但是,要颠覆汽车产业,成为汽车行业领袖,靠模仿是远远不行的。
比亚迪的模仿战术还频繁引发诉讼,比如,索尼、三洋就先后对比亚迪发起诉讼,尤以富士康与比亚迪的争斗最为轰动。
2005年,多名富士康高层管理人员投奔比亚迪,随后,比亚迪制定了与富士康相似的生产流程。为此,富士康向比亚迪索赔50亿元,并将从富士康跳槽到比亚迪的柳相军和司少青告上法庭。后来,柳、司二人被深圳龙岗区法院判定侵犯富士康商业秘密罪成立,二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和一年零四个月。
2007年6月,富士康再次以盗取商业机密为由,将比亚迪告上了法庭。尽管两次比亚迪公司都侥幸过关,但这也给比亚迪的“山寨战术”敲响了警钟。
此外,比亚迪的生产设备许多是自给自足的,业界人士表示,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全球分工日益细化的趋势,自给自足的方式在发展初期可以,但若作为企业长久的发展模式可能会带来问题。
比亚迪独特的发展模式,确实使其走向了成功,但这种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与普及性,还值得商榷。毕竟,“穿草鞋”和“穿皮鞋”还是不同的。
神秘电池的背后
比亚迪的电池是其核心技术,所以,其对内外都高度保密,这给比亚迪的电池技术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首先是名字,比亚迪称自己的电池为铁电池。但有行业人士认为,比亚迪的电池是以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还是属于锂电池。博世集团董事长弗朗茨·菲润巴赫曾表示,“有些厂商很快推出了锂电子电池汽车,但目前看来这还是很不安全的,万一有重大的安全事故发生,将意味着这一技术的终结。因此,将锂电子电池引入公共交通系统或者其他汽车系统时,应该更为慎重。”有人质疑,正是因为人们认为锂电池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比亚迪才要避讳不叫锂电池,而叫铁电池。
其次,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来源也受到人们质疑。有人说比亚迪的这种电池技术类似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的相关技术,比亚迪有“借鉴”之嫌。对此,王传福并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表示,“电池技术有很多种,我们用的一些材料不一样。我们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就是磷酸铁加一些添加剂。”
人们对比亚迪电池技术的另一个质疑,是其真实的续航能力和充电次数。比亚迪在2008年底发布了双模电动车F3DM[综述 图片 论坛],宣称其铁电池充电循环次数可达2000次以上,持续里程[综述 图片 论坛]寿命大于60万公里,汽车使用寿命达到十年。在纯电动状态下,该车续航里程可达100公里。不过,另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动车生产商告诉记者,他对比亚迪的电池技术能在短期内取得如此大的突破表示怀疑,尤其是对比亚迪电池的循环充电次数能达到2000次以上的说法持保留态度。
除了社会各界的质疑外,比亚迪要真正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电动车生产是一片几近空白的领域,无法模仿,只能创造。正如同王传福所感叹的那样,“没有供应商也没有产业链,只有我们自己开发。”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全球企业基本都处在起步阶段,这是一个超越的机会,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创造要远比模仿难得多。
市场会买比亚迪电动车的账吗
王传福刚收购秦川汽车时就表示,比亚迪要生产电动汽车,并很快会上市,甚至一度宣称要在2004年1月为深圳生产200辆纯电动汽车作出租车。但直到2008年底,比亚迪双模电动汽车F3DM才发布,而且至今尚未向个人销售。
在比亚迪F3DM上市五个月后,中央电视台在2009年4月18日作了一期专题报道,其中就比亚迪的电动汽车销售问题采访了相关人士。比亚迪新闻发言人王建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比亚迪在F3DM上市当天就与深圳市政府和中国建设银行签订了80辆电动汽车采购意向书,目前已经有十几辆车挂牌。但深圳市政府采购中心的负责人却表示,他们并没有购买比亚迪的电动汽车。直至6月12日,尴尬的比亚迪才向深圳市交付了首批10辆F3DM双模电动汽车。
F3DM作为比亚迪首款上市的电动车,很可能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一些消费者表示,“如果燃料不是特别紧张,我可能不会买电动汽车。”
阻碍比亚迪快速实现市场销售的首先是成本问题,F3DM双模电动车售价为14.98万元,而F3的燃油车不到7万元,两者相差约5万元。这是一个不小的差价,主要是F3DM成本较高。
另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充电。“我家住8楼,我在楼下没有插座,怎么充电呢?” 有消费者就提出疑问。要大规模普及电动车,在城市建立充电装置就显得非常必要,但要建立充电装置,就涉及到电网、土地、市政、交通、规划等多个部门,要解决这个问题绝非一日之功。
据比亚迪新闻发言人王建均透露,F3DM双模电动车9月份开始针对个人用户进行销售,纯电动车E6也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市场会给比亚迪面子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真假难辨的比亚迪销售数据
据比亚迪发布的消息,比亚迪汽车今年5月的销量全国排名第七,有冲击第六位的可能。但一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提出质疑,“北京市场占中国汽车销量的近30%,是重点市场,大致能反映全国市场的面貌。若比亚迪的销量能达到六、七位,为什么在北京我们所看到的比亚迪的车还是很少呢?”
比亚迪的公关人员向记者表示,比亚迪2008年销售了近20万辆汽车,2009年的目标是翻一番,达到40万辆,并表示比亚迪F3的销量更要达到一个月2万辆的销售水平,今年F3的销售目标是18万辆。
对于比亚迪喜人的销售量,许多人都表示了质疑。据《中国汽车报》的报道,“比亚迪的上牌数据和公布的销量相差甚远。以去年9月F0[综述 图片 论坛]的销量为例,比亚迪宣称F0上市首月销量过万,而实际上牌数仅为几百辆。”因此,有行业专家认为比亚迪是在用“数字营销”,营造比亚迪汽车旺销的气氛,以此吸引消费者。
除了质疑比亚迪拿销售数据营销外,还有人认为比亚迪一直拿电动汽车作为宣传的噱头,“比亚迪喊的是造电动汽车,卖的不还是传统汽车吗?”
此外,比亚迪是汽车行业的新手,过去一直是做代工,如何更好地塑造自身品牌,还需要加大力气,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比亚迪电动车疑被新规打入冷宫
6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规定》将新能源汽车划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不同的技术阶段。不同时期的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根据《规则》,比亚迪的铁锂电池被定为发展期产品。发展期产品允许进行批量生产,但只能在批准的区域销售使用,并至少对20%的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对此,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则》的实施对公司来说暂时无特别影响,比亚迪将按照原计划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产品,目前其纯电动汽车E6已向工信部提出申请目录公告,目前正在审批当中。比亚迪新闻发言人王建均的回答同样如此,“这个准入规则对我们并没有直接的影响。”并表示,F3DM采用的是铁电池,而不是锂电池。不过,《规则》中并没有提到铁电池。有行业人士认为,这凸现了比亚迪与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思路上的不同。
《规则》给比亚迪带来的影响是否真的像比亚迪说的那般轻松,情况似乎并非如此。有媒体就大胆提出,“比亚迪被打入了‘冷宫’”? 无论如何,对比亚迪而言,这不是利好消息。
王传福:“一切皆是纸老虎”
比亚迪的掌门人王传福,超级自信,近乎狂妄,敢于颠覆。他用了短短八年时间,将一个只有不足20人的小作坊打造成世界第二大手机电池的生产商。如今,“电池大王”要做“汽车大王”,准确地说,是“电动车大王”。这一次,他还能成吗
王传福,比亚迪年轻的掌门人,人称“技术狂人”、“汽车狂人”、“颠覆者”。他对技术极为痴迷,逆众人之意造汽车、造电动汽车,还宣称要在2025年成为全球汽车行业老大。颠覆者大多具有疯狂的气质,都不循常理,敢想敢干,勇往直前,王传福正是如此。在他眼里,“一切皆是纸老虎”,一切都可以颠覆,一切都可以改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2007年8月9日,在深圳龙岗,比亚迪坪山基地落成,基地面积达180万平方米,共削平了30多个山头,填平了120多个鱼塘,挖出了750[综述 图片 论坛]万立方泥土;基地内配有发电厂和56座生产厂,数万名员工在生产线上忙碌;比亚迪第二款新车F6也从这里走下装配线,正式亮相……看着这一切,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不免豪情大发,放言比亚迪在乘用车领域2015年要做到中国第一,2025年做到世界第一。如此豪言,一时间震惊业内外。
在坪山基地落成的十二年前,29岁的王传福刚刚辞去国企安定的工作,和十几个创业伙伴在深圳莲塘一个破旧的车间里敲敲打打。那个破旧的车间几乎是他们全部的活动场所,白天搞研发,晚上打地铺。这是王传福创业的开始。对于辞职,王传福表示当时并没有犹豫,坚定自己能行。当他向表哥吕向阳借钱创业时,吕向阳难以理解,“你是国家干部,为什么要冒险下海呢?”王传福执拗地坚持,“我是研究电池的,我相信自己能做好,相信电池行业的潜力。”
20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90年代中期,大哥大风行于市,王传福看准了手提电话电池是个新兴的大市场。恰巧在这时,日本宣布将不在日本本土生产镍镉电池,王传福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决定生产镍镉电池。尽管困难重重,但王传福还是坚定地投入镍镉电池的生产,并在1995年底获得了当时台湾最大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的订单。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全球电池价格暴跌,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飞利浦、松下等都转向比亚迪采购电池。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比亚迪就成为了电池行业的领导者。
随后,比亚迪介入技术难度较高的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生产。这两个领域同样是日本企业的天下,一个成立仅三年的小公司要挑战三洋等世界巨头,不免让人笑话,但王传福还是做了,并且获得了成功。现在,比亚迪的镍电池、手机用锂电池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均已占到第一位,比亚迪成为世界排名前两位的手机电池制造商。
电池行业的发展空间毕竟有限,雄心万丈的王传福想找个大行业做。做什么呢?“想来想去,只有汽车。”这是真正的大行业——行业门槛高,投入巨大,风险更大。赞成王传福投资汽车业的人微乎其微,公司不少高层都打起了退堂鼓。2003年初,王传福在决定介入汽车产业前,征求20多个股东的意见,大家虽然没有公开表示反对,但许多人心里是不赞同的。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就是坚定的反对者,“风险太大了,进入汽车这样一个全新的行业,前面又有欧美日[综述 图片 论坛]韩那么多优秀的对手,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夏治冰一直劝王传福放弃。
除了内部的反对,外部的压力更大。听说比亚迪要造汽车,许多投资者感到莫名的恐惧和愤怒,纷纷给王传福打电话质问。一家美国基金公司给王传福打来电话,表示,如果王传福坚持造汽车,他们将大量抛售比亚迪的股票。事实上,很多人也是这么做了,比亚迪的市值在短短几天内蒸发了30多亿港元。
王传福并不为压力所动。汽车,说穿了不过就是“一堆钢铁”!他认为,没必要对造车产生“技术恐惧”,“信念坚定就一定能赢,犹犹豫豫就会把机会耽误掉。”王传福造汽车的决心异常坚定,他对许多投资人表示,“我下半生就干汽车了”。他买来大量汽车方面的书籍,一头扎了进去,他要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然后“开足马力”发展。
2003年1月23日,王传福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正式入主汽车业。
尽管许多人对王传福造车表示怀疑,但比亚迪推出的首款车型——比亚迪F3却取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年销售10万辆,为比亚迪在汽车产业的发展打响了第一枪。随后,比亚迪又相继推出了F3R[综述 图片 论坛]、 F6等车型,在汽车市场基本站稳了脚跟。
王传福并不满足于此,他真正的梦想是要生产电动汽车,颠覆世界汽车行业格局。他宣称,“对于我们来说,造车就像造玩具一样。”
王传福超级自信,近乎有些狂妄。
对所谓的技术难题,王传福没有丝毫的恐惧。刚刚创业,他就投入生产电池的核心部件电芯这一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对造锂电池、造汽车,他从来没有感觉胆怯。王传福的创业伙伴孙一藻就曾表示,“我们从不对技术感到害怕。别人有,我敢做;别人没有,我敢想。比亚迪任何一个管理者都要有一种舍我其谁、一定能赢的勇气。每当遇到问题时,我们都会说,你解决不了,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你缺少勇气。”
在管理上,王传福同样不随波逐流,他公开表示对任何管理书籍都不感兴趣,认为管理书籍难以解答各个企业所面临的独特问题。即便是中央电视台请他与被许多中国企业家奉若神明的迈克尔·波特和杰克·韦尔奇同台对话,他也懒得理会,“迈克尔·波特是谁啊?”“杰克·韦尔奇是谁啊?”“我知道我的企业是什么样子,我知道该如何领导比亚迪。”相比专家,王传福更相信自己。
对于自己创业的成功,王传福表示,“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冒险精神”,许多时候不在于你能不能干,而在于你敢不敢干。
“山寨功”破技术壁垒
让比亚迪走红的F3一经推出就招致非议,认为其“山寨”痕迹严重。比亚迪F3与丰田花冠[综述 图片 论坛],二者外形极为相似,而且,比亚迪F3的零部件甚至还可以和丰田花冠通用,以至于有人把比亚迪的标志撤下来,换上花冠的标志。
对此,王传福并不避讳,但他把这种模仿称为“站在巨人的肩上”,“比如F3,我们参照了一些国外公司的优秀品牌,我们使用它的非专利技术,把专利技术剔除掉。F3卖得那么好,就是因为它的设计好。”
除了F3模仿了丰田花冠,比亚迪随后推出的F0与丰田Aygo[综述 图片 论坛]的外形也很相似,比亚迪F6和丰田凯美瑞[综述 图片 论坛]也有诸多相似之处,而比亚迪汽车的价格却比丰田类似车型便宜一半以上。
对此,丰田甚感不安,把比亚迪F3买来研究,为什么比亚迪能造得如此像,而价格却那么便宜?许多人认为丰田会起诉比亚迪,但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
王传福表示,比亚迪虽然学习别人,但并不会惹上官司:“我们的车没有任何专利问题,我们把其中涉及的专利全部改完了,一条条地改。我们的确大量使用了别人的非专利技术,但非专利技术的组合集成就是我们的创新。知识产权要尊重,但可以规避。”
在攻破专利壁垒上,比亚迪有许多聪明的办法,“譬如说汽车的外观专利有五幅照片,前面、后面、侧面、正上方和斜上方,这五个方面都很相似,你就可能侵权,但只要其中有一幅照片风格完全不一样,就算其余的完全一样也不侵权。我们把头一换、尾一换就没有谁的专利了。”难怪许多人经常会有疑问,为什么国产汽车脸都长得不错,而屁股却很难看?原来脸都是别人的,只有屁股是自己的。
在比亚迪内部,设有一个知识产权部,有一百多人,专门监督各事业部,提醒他们用的哪些技术是别人的专利,需要规避。据比亚迪内部人士透露,“我们每年要拆很多车,如果想用一种技术,先看有没有专利,有就调整、规避掉,没有就拿来用。我们甚至做好了打官司的准备,而且100%不会让对手赢。”
事实上,索尼、三洋都曾将比亚迪告上法庭,最后都是比亚迪取得了胜利。
尽管模仿给比亚迪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捷径,但王传福也认识到模仿不是长久之计,关键还是要掌握核心技术,“我们不以模仿产品为目的,以最终掌握开发平台为目标。”
人多力量大
除了“山寨”产品外,比亚迪还“山寨”设备。创业之初,王传福决定生产电池,但一套生产线动辄几千万、上亿元,比亚迪根本买不起,而且人家还不卖。怎么办?自己造!“我们是学技术的,方法还是可以探讨出来。早期没有自动化设备的时候,很多产品不是也可以做出来?”于是,王传福将机械化流水线生产还原成半自动化加人力的“小米加步枪”式的生产方式,将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这样的土办法不仅解决了生产问题,还能节约大量资金,降低生产成本。
从电池到汽车,比亚迪“山寨”设备的模式仍在延续。王传福表示,比亚迪现在60%的电池生产设备都是自主开发。不仅是电池生产设备,手机部件甚至汽车的许多设备,都是自己制造的,比如汽车的模具,比亚迪都是自己生产。现在,比亚迪每个产业板块都有一个制造非标准、半自动化设备的团队,专门负责制造设备。
对于比亚迪的模仿战术,我们可以称之为“山寨功”,但王传福认为这应该被称为创造性模仿,“早期企业资金困难,模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比亚迪的车间里,十几条生产线一字排开,每条生产线都有六七十米长,前面坐着四五十名熟练的工人,每个人手中拿着一个夹具,快速而准确地做着焊接、贴标签等工作。比亚迪有上百个这样的生产车间。来参观的人都感到震惊,他们从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在一起工作。比亚迪的竞争对手三洋、索尼来参观后,更是感到恐惧。
三洋、索尼等厂家的生产车间都配有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只有少数几名工人操作。与比亚迪相比,生产成本要高得多,常常一条生产线就要上亿美元。比亚迪没有足够的钱,只能想土办法,把自动化生产分解为一个个工序以及若干个工位,通过自制设备和廉价的熟练工人来完成。
王传福表示,“我们现在有1万多名工程师,10万多名工人。今后工程师数量要达到3万以上,工人数量要达到30万~40万。我说2025年我们要做到世界第一大乘用车产销企业,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我心里是有底的。我凭什么?凭的就是人。30万的劳动大军和庞大的工程师队伍,这就是我的资本。”“我就是要用我们的人力优势击垮竞争对手,因为汽车的绝大部分工序还是靠人去做的。中华民族的勤奋和吃苦耐劳,决定了我们必将成为世界第一。”
王传福这种运用海量廉价劳动力进行高技术产品的制造,是典型的“人海战术”。人多力量大,王传福把这种中国特色工业制造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技术狂人”要革传统汽车的命
2009年1月12日,北美国际汽车展在美国底特律盛大开幕,比亚迪首次进入主展厅。比亚迪展出了其双模电动车F3DM以及纯电动车E6,刚刚投资比亚迪的巴菲特也到场助阵,吸引了不少关注。美国《纽约时报》对比亚迪进行了专题报道,介绍了比亚迪的电动车。在当前能源短缺的情况下,电动汽车成了许多人的希望。
王传福曾公开表示,他宣称的2025年成为世界汽车行业龙头并非痴人说梦,因为他掌握了颠覆性的路径和颠覆性的技术。
首先,比亚迪将其造电池的“人海战术”和“山寨战术”移植到了汽车生产上,这种利用中国丰富而廉价的人力资源的生产模式,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自己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其次,在技术上,比亚迪的电动车技术具有强大的颠覆性。日本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藤本隆宏曾表示,“将来改变世界汽车产业格局的,将是一种彻底改变目前内燃机系统驱动的能源或者技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瓦格纳也坦言,“我们会看到目前使用的内燃发动机将大部分被淘汰,这在我三十年的汽车业生涯中将是从未有过的感受。”
王传福表示,世界将进入一个电动车时代,内燃机时代即将走向结束,所有内燃发动机汽车生产厂所运用的那些技术将被终结,如四轮驱动技术、变速箱技术、燃油喷射技术等将变得毫无用处,因为电动汽车并不需要这些东西。这对于世界汽车产业而言,无疑是一次颠覆性的革命。用王传福的话说,电动车对传统汽车的冲击就像“电子表对机械表的冲击”一样强烈。
这种技术上的颠覆性变革不仅对比亚迪,对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都是一个机会,是一个引领世界汽车产业的机会。“电动车技术对于一直缺乏传统汽车新技术的中国汽车业而言,是赶超欧美的一个很好的机遇。”王传福说。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乔梁乐观地认为:“在新能源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完全可能领跑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也表示,中国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地位,可能因新能源汽车发生巨大改变。
王传福自信满怀,“电力取代燃油,是汽车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的发布会上,他更是满怀豪情地宣布,“现在电动汽车时代已经来临,而引领世界汽车市场的,不是美国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中国人!”
为了在这次新能源汽车大潮中走在前列,王传福不仅投入巨资研发生产电动汽车,而且亲自挂帅生产电动汽车。在2006年底成立的E6纯电动车项目组中,他亲自担任项目总负责人,力图整合其两大核心业务,电池和汽车,从
而引领世界汽车行业。“在做电动汽车方面,我斗志十足,信心十足。因为我们进入汽车行业主要是造电动车,而电动车的核心是电池。电池是我们最擅长的,所以,我们坚信能把比亚迪先进的低成本、高品质制造模式向汽车业移植,使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汽车竞争格局发生大的变动。”
打虎者的“悖论”
王传福的创业之路充满传奇色彩,他不按常理出牌,善于逆向思维,敢于进行颠覆性的变革与实践。“穿着草鞋”的他,斗倒了许多“穿皮鞋的”大佬,他更是用自己独创的“山寨”技术战略,打倒了许多技术上的“纸老虎”。
但是,对于创业之路颇为顺利的王传福而言,那些曾经帮助他成功的东西,比如超级自信、推倒重来的理念,可能也会成为比亚迪发展中的隐患。一个成功后更加自负的王传福是否会在企业搞“一言堂”?比亚迪在发展中是否也会过分自大?革命者打下江山后,如何建构新秩序,如何实现自身的转变?这些都是王传福应该思考的问题。虽然不破不立,但立要比破难得多。
现在,比亚迪已经把“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口号喊出来了,“2025年成为世界龙头”的海口也夸下了,王传福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高位上。所谓高处不胜寒,“穿皮鞋”并不容易。捅破“纸老虎”的人,自己也可能变为“纸老虎”,这是许多打虎者的宿命。
相关专题: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张 程
编辑:
o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