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少农身上的精神力量
2009年09月03日 18:04汽车商业评论 】 【打印共有评论0

孟少农身上的若干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值得推崇,这也恰是清华大学及相关汽车企业以他的名义发起成立中国第一支汽车专项教育基金的内在原因

马蕾

2009年4月26日,清华大学主楼327会议室。陕汽集团董事长、清华大学89届校友方红卫将100万元人民币的支票郑重地递送到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贺美英的手里。

一个月前,当方红卫得知母校要设立孟少农励学基金的消息时,便立刻决定要支持和投入到这一颇具意义的工作中来。

这是自4月12日孟少农励学基金成立来收到的第二笔捐款,就在基金成立当天,在同一间会议室,四川先锋集团董事长、汽车工程系1981级校友费永刚以个人名义捐赠了第一笔资金30万元人民币。

包括《汽车商业评论》记者在内的每一个见证了这些捐赠场面的人似乎都感受到了时光回转的激动,仿佛那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充满理想的群情激奋的奋斗年代被重新摆在了台面上。

时间回溯至1945年5月,二战后中美通航的第一班轮船上,一个容貌清秀、神情中带着几分坚毅的年轻人不时到甲板上凭栏眺望,远方是他阔别了5年的祖国。

这一年的4月9日,年轻人的恩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前辈李辑祥给远在美国的他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里,李辑祥热情地赞同、支持和欢迎已在MIT获得汽车专业硕士并在美国汽车企业积攒了一线经验的他回到祖国、回到母校任教。

他在信中说:“吾弟谈及教练人才,所见极是,攒返母系任教极为欢迎。”

此信令这位名叫孟少农的年轻人心潮澎湃,最终下定决心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工作待遇和生活环境,仅仅携带几箱书籍资料,毅然回到祖国,开始了他的新生活,也就此走上了革命之路。

在那个空气中飘满花香的春天,30岁的孟少农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按捺不住的报国理想和念念不忘的汽车兴国之梦。

彼时,急切盼望回到祖国的他或许从未想过自己将成为中国汽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创始人之一,也不会想到64年后,同样是在一个空气中飘满花香的春天,在他的母校清华园里,将诞生中国第一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汽车专项教育基金。

回国的孟少农在清华大学机械系任教授,彼时清华园一片荒芜,作为机械系内第一位汽车专业教授,他独授汽车工程、机械制造、工具学等课程并千方百计地充实汽车实验室,教书育人的同时撰写学术论文传播技术理论,开创了清华大学汽车专业。

4年后,孟少农与饶斌、郭力等人一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筹建、创立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此后几十年,孟少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中国汽车工业建设和汽车工程教育中。先后担任中央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副主任、筹备组驻苏联莫斯科代表、一汽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机械工业部汽车局总师室负责人、陕西汽车制造厂技术负责人、二汽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二汽咨询委员会主任兼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院长,成为中国汽车事业奠基人之一。

孟少农一生集多重角色于一身,他是抗日学生、进步青年,又是海外学子、留学归国专家、著名大学教授,更是汽车工业创始人、汽车技术权威、汽车工业领导人,这期间他遇到过各种艰难困苦,而贯穿始终的是他从未改变的强国梦和为中国汽车教育事业灌注的心血。

“孟少农励学基金”的设立是中国汽车工程教育工作的一种新的激励模式,这项基金将用于对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学业优秀同学的奖励、对家庭经济情况困难同学的资助以及对到基金发起汽车企业就业同学的表彰和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基金的设立更是对孟少农精神的弘扬与传承,因此从2008年基金开始筹备便得到孟少农家人的赞赏与支持。

孟少农的女儿孟运如今年过六旬,虽然父亲离去已经20年,但提起往事,父亲依然时时让她沉浸在快乐、忧伤和怀念交织的复杂情感中。

“从我父亲回到一片荒芜的清华园开始,他就把自己投入到了中国的汽车事业上。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记住他,才会纪念他,才会尊敬他,才希望用他的精神激励后代,勤奋报国。这就是建立‘孟少农励学基金’的真正意义。”

显然,孟少农身上的若干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值得推崇:不喜功利,看淡名利,重视人才培育,致力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创新取胜,在科技研发和管理制度的改进上永不松懈。而这也恰是清华大学以他的名义与其先后长期工作过的一汽、陕汽、东风等汽车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孟少农励学基金”的精神根源。

如若说汽车工业有血脉的话,那血脉深处,永远活着一个孟少农。

(本文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