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福源(资料图)
苗圩、董扬和杨万胜,三位中国汽车界的重要人物,向《汽车商业评论》讲述吕福源在中汽总公司和机械工业部的如烟往事
口述 苗圩/董扬/杨万胜 整理 ABR记者 葛帮宁
编者按: “一个信念坚定的共产党人、一名功勋卓著的人民公仆、一个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共和国部长、一个品格高尚淡泊名利的好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2006年3月出版的纪念文集《吕福源与中国汽车事业》中,编委会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如此评价这位中国汽车界的功勋人物。
在这本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题写书名,全国政协常委、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同志撰写序言的文集中,搜集了与吕福源同志有过接触,有的甚至在一起相处多年的作者的回忆文章。
尽管在《吕福源与中国汽车事业》文集中,苗圩和董扬均撰写过回忆文章《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和《永远的吕福源》,但我们希望通过跟他们面对面的访谈,尽量为你勾勒或者还原出那段历史的更清晰的原貌。
在吕福源为汽车工业奋斗的26年春秋中,其中在一汽18年,在中汽总公司和机械工业部8年。我们以时间为线,以一汽为分割点,将追忆、怀念他的口述历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已经刊登在《汽车商业评论》2009年6月刊。
是故,本期“口述历史”,我们邀请工信部副部长苗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董扬、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党委书记杨万胜向《汽车商业评论》追忆吕福源的如烟往事。
今年53岁的苗圩2008年4月23日被任命为工信部副部长,他在那本书中回忆道:“2004年5月18日,我当时正在外地出差,北京来电说,吕部长去世了。听到噩耗,我一时失语,眼泪夺眶而出,悲痛难以言表。吕部长大我10岁,从相识到相知,我一直把他当成自己兄长,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从世界观到方法论,他实实在在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遗产。”
在他笔下,吕部长是这样一个人:在共和国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建设史上,有许许多多泽被后世、为人景仰的杰出人物。英年早逝的前商务部部长吕福源就是其中一位。我们在苗副部长的办公室对他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访谈。
刚从台湾出差回来的董扬顾不得一路风尘,在北京长城饭店咖啡厅接受了我们的访谈。2006年他以自身经历为线索,构思一个月后,在假期里用半天时间执笔写成了《永远的吕福源》。他尊称吕部长为“敬爱的师长、老领导”, “我会永远记着他,永远崇敬他”。他这样写道——“在我工作、生活的关键时刻,都去向他请教。彼此常有畅谈。作为上下级,他曾亲自指导我们进行过艰难而极有意义的工作,我常常体会到他的睿智、他的执着;作为忘年之交的朋友,我又为他坦荡正直的为人、极敬业的工作态度和极认真主动的学习精神所深深感动。”
我们的第三个讲述对象是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党委书记杨万胜,此前作为机械工业部国际司副司长,他屡次跟吕部长出国谈判,为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合资合作立下汗马[综述 图片 论坛]功劳。
本次采访,得到了苗若兰女士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三位讲述者的大力配合。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但由于杂志篇幅有限,在此我们只能刊登部分口述实录,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口述历史书稿中弥补这份缺憾。
吕部长大我10岁,从相识到相知,我一直把他当成自己兄长,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吕部长这一生,是非常有成就的。本来,他正当盛年,完全可以开拓更多的事业,只可惜英年早逝,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哀思。
我真正认识吕部长大概是1990年春天,当时他是一汽副厂长,去德国谈判前,在北京向中汽总公司汇报情况。当时我是中汽总公司的一个中层干部,跟领导们一起听汇报,他留给我的最初印象是:思想敏锐,知识渊博,掌握的信息多。
1990年夏天,吕部长调到中汽总公司任副总经理,主管行业规划和外事,我是生产司副司长。尽管他不是我的直接上司,但我们老在一起开会,接触的机会慢慢多了起来。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葛帮宁
编辑:
zhangyi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