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新首富王传福:最重要的生意人之一(2)
2009年12月28日 07:34经济观察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王传福

>1966年2月15日出生,安徽省巢湖市无为人>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2009胡润中国百富榜上以350[综述 图片 论坛]亿身价成为中国内地首富>2009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以396亿元的身价成为内地首富>现任比亚迪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到40%,大部分日系电池厂商都陷入亏损,而比亚迪却凭借成本优势,迅速抢占了镍镉电池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而这个电池业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也迅速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亿元的中型企业。这一年,是王传福创业的第三个年头。

每当回想最初创业时的艰辛和成功,王传福总会生发出颇多的唏嘘感慨,因为正是这段经历,让王传福对自己的梦想更加笃定,而他也从中总结出了一套获得商业成功的“锦囊妙计”。事实上,在随后的汽车及新能源战场上,他采用的也是同样的战略战术。

获得第一次成功开始,王传福就开始酝酿更大的计划。为了稳固管理层,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他从1998年就开始实施管理层持股。到2002年比亚迪上市前夕,王传福自己所持的比亚迪股份已降至28.8%,其余还有34名高管持有公司股份,持股比例达22.6%。

2002年7月,完成管理层持股改革的比亚迪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1211.HK,发行价格为每股10.95港元,为当时H股股票最高发行价,融资16.37亿港元。而此时,比亚迪的员工规模也已从刚创办时的20多人,增至2万余人。

2003年,王传福再次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通过购买陕西秦川汽车77%的股权,宣布正式进军汽车业。他试图复制在手机电池领域的成功模式,来打造一个新的汽车王国。

和制造电池的方式一样,王传福的汽车生产线也主要是靠自己研发。一组可查询到的数据显示,在引进上百台套世界领先的整车制造和检测设备基础上,比亚迪启用自主研发的汽车冲压设备360项,调试自主研发的汽车焊接设备825项,安装自主研发的汽车涂装设备656项,整合自主研发的汽车总装设备412项。

比亚迪的汽车生产线也是由大量人力组成。在王传福看来,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极低,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点,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汽车40%的工序是靠人工完成的,比亚迪也要尽可能地把汽车的工序分解到人工”。一个惊人的数据是,这家年轻的民营企业现有的员工人数已经超过13万。

在集聚人力资源的过程中,技术至上的王传福也十分看重技术工程师队伍的组建。“未来比亚迪的工程师队伍还要发展到3万名。”王传福说。

他的思路很清楚,如果比亚迪像其他自主品牌一样,每开发一辆新车都将设计外包给欧洲公司来做,那么每款车的研发成本至少增加2000万欧元(约合2亿元人民币),但如果这些工作都由自己来做的话,就可以节省一笔不菲的费用。

“我不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会做不到。”王传福说。

此外,从不墨守成规的王传福还做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就是自己发展供应链。除了玻璃和轮胎,比亚迪汽车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由自己生产。这种自给自足的配套方式,在给比亚迪带来成本优势的同时,也将其分摊市场风险的后路堵死了。纵观全球,几乎没有哪家汽车制造商会采用这种自给自足的配套方式。

不过比亚迪仍凭此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由于成本优势突出,比亚迪成为自主品牌汽车阵营中的新生力军。今年1至10月份,比亚迪累计销售汽车33.76万辆,全年销量有望达到43万辆。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周洁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