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500万辆 工信部发改委联控车企大跃进
2010年02月01日 07:43中国经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股市连日来的“无抵抗”暴跌,显示了中国政府对2010年经济走势进行宏观调控的决心,其中调控的重点对象,就包括日渐“迷失”的中国汽车业——“长安比亚迪以及吉利等自主品牌企业部分待建产能也许将不保。”某企业负责人日前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

日前,来自工信部的消息称,主管部门正在对车企新投资项目进行摸查,要求被调查车企把2009年4月1日至今的投资项目建设内容、开工时间等逐一登记,在1月30日前报送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随后,《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发改委也加入到了摸底车企产能和投资情况的行列。

经历了2009年车市迅猛增长之后,汽车企业们普遍对2010年的中国车市寄予了更高期望,尤其是自主品牌企业,公布的2010年产销目标增幅动辄都在100%以上,产能扩充竞赛也随之展开。这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警惕,两大部委联合调控,一时间,汽车业风雨飘摇……

联合布控

“摸查的目的是为更好地管理汽车行业,充分了解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情况。”工信部装备工业司一位工作人员并不避讳此次调控的意图,他告诉记者,工信部《关于调查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有关情况的通知》已经下发到了国内各车企处,现在正在收集反馈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工信部将展开研究探讨,并决定最终的调控对象和手段。”

事态正在变得越来越严峻。

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几家汽车企业处了解到,继工信部向他们下发了《关于调查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有关情况的通知》之后,国家发改委的通知也随之而来——“一份名为《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关于进行汽车产能情况调查的通知》已经下发给国内各汽车企业,要求被调查企业填写2009年年底产能情况和2010年-2015年产能规划和投资情况,在2月1日前回传给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晨汽车一位高层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据记者了解,在发改委的被调查企业(集团)名单上,包括20家国内主流整车企业集团和下属企业,还包括15家其他汽车及发动机生产企业。

工信部、发改委在年初密集调研汽车业产能,所传达出的信号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它显示出对2009年增速超过四成、已问鼎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汽车业能否在2010年持续飘红仍存争议。

“2009年爆发式增长提前消耗了部分未来2~3年的汽车需求,本身产品线不是很完备,新产品推出的计划相对比较少的车企不能盲目跟进扩产。”汽车咨询公司CSM亚洲在华分析师黄哲睿表示,“有关部委希望透过摸底,掌握产能整体规划情况,及时跟进以防范需求波动下大规模进行产业投资产生的泡沫。”

过剩担忧

的确,从目前一些已经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这个泡沫正在形成。

公开数据显示,到2012年,国内18家合资车企产能规划增加幅度仅为当前产量的50%,对未来的预期相对谨慎;而18家自主品牌企业到2012年的规划产能却有近乎翻两番的增长。其中,微客领域到2012年预计产能规划超过550万辆。

产能规划是销量预期的真实体现。合资企业方面,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等主流企业的2010年销售目标增幅均在15%左右;而在自主企业方面,奇瑞比亚迪长城以及江淮等,2010年销售目标增幅均在7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150%。

高销量预期背后引发的是对产能扩张的极度渴望。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到2012年年底,若各大公司规划产能变成现实,届时这14家公司累计产能将达到2300万辆,加上国内其他汽车公司,汽车行业总产能将在2500万辆以上。

按照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的判断,未来三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增幅将在10%~15%区间内运行,按照这个速度,到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应该在2000万辆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届时大约会有500多万辆的产能剩余。

类似的场景曾出现在2004年。当年,最终统计数字里50万辆的库存积压让企业资金链条岌岌可危,同时也引发了第一轮关于汽车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大讨论,此后,每年年底国家相关部门都会在不同场合对产能问题发出预警。

“工信部及发改委正是看到了汽车产能将再次出现严重过剩的苗头,才在最近相继表现出了对未来新增产能进行调控的欲望。”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认为,国家相关部委的举动一是想了解具体投资规模,二是看看汽车产业中是否夹杂着别的投机机会,比如“‘跑马圈地’就是浪费国家土地资源的举动和趋势,势必要被按压。”

刀砍向谁?

不过,随着国家调控未来汽车业产能决心的逐渐显现,业内对于“将来是否真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按照上述分析数据显示,到2012年,国内汽车总产能将达到2500万辆,而产销量为2000万辆左右,销量为产能的80%左右。“在中国这种高速增长的汽车市场环境中,30%的产能富余都是正常的,何况20%。”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

但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结构性过剩”才是最致命的,因为相比合资企业的稳健态度,自主品牌企业对销量预期以及产能扩张速度的“跃进”趋势,是最令国家相关部委担心的。

“目前,国内汽车产能的确存在结构性过剩,合资公司多数产能不足,而自主品牌公司产能却极度过剩。”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表示。以奇瑞为例,奇瑞目前的年产能已达65万辆,其到2011年的产能规划达到了85万辆,而其2009年的销量仅为50万辆。

从目前形势看,国家相关部委很有可能对那些大幅超过市场增长预期的部分产能扩建项目,采取强行“下马”的举措。“不排除会有部分扩建和新建产能项目被暂缓和拿掉,但现在还没有具体措施和目标。”工信部装备工业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国内一家主流车企的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预测”了几个可能被“拿掉”的项目。“长安自主品牌轿车的2010年销售目标只有25万辆,但其到2012年的产能规划却达到了200万辆,规划中的河北、重庆、南京三个基地的部分产能新建和扩建项目会有难度;而比亚迪、吉利等企业也面临跟长安同样的问题。”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主品牌企业们将最先被“清理门户”。不过,上述三个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却都对此说法予以了否认。

无论如何,由工信部和发改委联手对未来汽车业产能进行调控,这在中国汽车业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也就注定此轮产能调控风暴不会轻易结束。而削减产能的大刀究竟会向谁头上砍去?也许,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在战战兢兢中忍受煎熬。

相关报道:

国内12家汽车集团5年后产能将达3250万辆

警惕中国车产能过剩 3250万只是保守计算

12家主流车企2015年规划产能超过3000多万

车企制定产能扩充计划 2015年会否"消化不良"?

2015年或“消化不良” 警惕中国汽车产能过剩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周树远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