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势力渗透加剧 中国洗盘全球汽车业格局(2)
2010年03月24日 07:07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亚太区:中国领先印度十年

2月22日,博格华纳在上海投资3000万元的研发中心开业,并且成为其北美本土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孟天慕(Tin Manganello)告诉记者,这个研发中心,是博格华纳冒着金融危机的风险决定的投资项目。

而去年以来,包括大众、通用在内的整车企业,也明确了在中国继续投资,倚重中国市场的投资策略。与此同时,包括巴西、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也受到了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扩张的青睐。如去年,通用和其中国的合资伙伴上海汽车,就作出了共同进军印度市场的决定。

美国神话轰然倒下,中国市场更像是给整个汽车产业筑起了一道心理防线。即使全球金融危机本应对中国汽车市场也造成负面影响,2008年下半年国内车市曾经很不好。

但是由于中国政府将“刺激汽车消费”作为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2009年出台了一系列对汽车行业的利好政策导致中国汽车市场保持了高速增长,中国本土自主品牌轿车厂商也从中受益,以小排量、低端车为主的自主品牌是最大受益群体,这些利好政策的结果直接反映在销量上。

2009年中国车市以1360万辆的销售量称霸全球新车市场,中国在2009年同比增幅超过35%,首次超越德国本土,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最大市场,并直接挽救了它的财报。中国市场让跨国公司看到前景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本土自主品牌企业看到了希望。

自主品牌也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车价能下降的主因。然而自主品牌过去的日子并不好过,主要定位于低端车型,利润微薄。在这个机遇期,自主品牌已经把2010年作为可以积累能量,进行更好的质量管理、强化供应链优势、提升品牌形象,逐步向外资品牌所擅长的中级车型渗透的战略元年。

绝大多数受访专家评价,长期以来,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之间就存在着彼此向对方渗透的努力。外资品牌希望能在中低端车型、二三线区域有更大作为;自主品牌一直在致力于提升品牌形象,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在中级车领域获得成功。本轮危机,使自主品牌获得较好的时机,有机会在本轮增长中缩小与国际品牌之间在竞争力上的差距。

金融危机引发的本轮汽车产业变局,对中国市场的参与者——跨国车企会对未来预期产生不同的判断。跨国车企虽然更加重视中国市场,但不同的公司对关注并加大投入中国市场的迫切性有较大差异。另外加大对中国市场小型车、低端车投放力度,加快向二、三级城市渗透和采用更多本土供应商,是跨国车企主要的战略选择。

中国汽车市场的走势,很大程度上会产生连锁效应,影响跨国巨头们对印度、巴西这样的新兴市场的信心。根据记者此前实地走访和对相关机构采访,得到的结果是:2009年印度的人口已经突破12亿,而且近几年年GDP增长均达到8%。即便印度现在人均月收入还不到100美元,巨大的人口绝对量和人们对经济预期的乐观,还是使得印度尤其是德里、孟买等大城市的汽车普及率很高,特别是A级车的销量占据绝对优势。

有专家预测,印度2020年的GDP将与中国2008年GDP差不多,简单换算就是,中国经济领先印度13年。目前印度汽车销售总量不大,不过增长很快,微型车的数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让人费解的是,这样的数字是在所有的印度城市还停留在人车混合交通(甚至还有牛随时出没),很多道路还是双向单车道的状况下取得的。

铃木是印度第一大轿车品牌,约占35%份额,老一代的奥拓[综述 图片 论坛]和新一代的雨燕[综述 图片 论坛]在德里、孟买等城市十分畅销。市场排第二是现代。德里满街可见的现代铃木本田等品牌的小型私家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990年代夏利[综述 图片 论坛]、桑塔纳[综述 图片 论坛]在中国横行的景象。事实也如此,国内的A级车依兰特在印度被定位成“行政级商务车”,是许多政府官员和企业高层坐的,类似于10年前桑塔纳在中国担当的角色。

和中国汽车厂商频频降价不同,印度汽车的价格相对比较稳定。据当地经销商介绍,当地的汽车厂商基本都是一年公布一次价格,并要把价格上报到相关部门备案,一经确定基本不得调整,所以虽然品牌之间存在竞争,但是并没有价格战。价格不能随市而动,竞争自然没有中国市场激烈,所以说中国汽车市场领先印度10年并不为过。

相关报道:

侯延琨:丰田事件或让内地汽车业重新布局

国内汽车业涌动圈地潮 圈地动机令人怀疑

本田增加中印零部件采购 汽车业重心向亚洲转移

汽车业代表谈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关键

马纯济:“丰田事件”是汽车业非常好的反面教材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俞凌琳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