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日前召开会议,直面城市交通“拥堵病”。江苏省住建厅副厅长王翔表示,各级建设部门应该注重政策引导,比如,研究出台限制私家过快发展、增加私家车在城市的出行成本等政策措施。
面对愈发严重的交通拥堵,抱怨的方向很容易直扑“爆发式增长”的私家车。部分事实也的确如此,私家车的激增,正在瓦解交通道路资源的负荷极限。但是,无论如何,这毕竟只是“部分事实”,除此之外,城市交通结构、路网结构、公共交通发展水准、交通组织与执法能力、市民文明程度等等诸多因素都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幕后推手。既然如此,倘若我们把限制私家车当作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法宝,那恐怕既有失公平,又难以奏效。
以我国目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而言,我们不过才刚刚越过汽车社会的门槛,私家车的增长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这个时候就要限制私家车显然操之过急,背后所反映的是有关部门对此的焦虑、迷茫、冲动以及从心理到行动的准备不足。可能我们必须要正视的一个事实是,就整体和全局而言,并非私家车太多了,而是道路交通资源太少了。而理解和承认这个事实,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先决条件。
为什么私家车会成为眼中钉肉中刺?一者,在交通拥堵的格局中,它是最直观的“麻烦制造者”;二者,它不仅最直观,更是一个“软柿子”。在造成交通拥堵的纷繁因素中,只有私家车是最容易规制的,治理成本最低也最有效,可以说只要政府一纸令下,便会立竿见影、手到擒来。相比之下,你能想象交通结构、路网结构、公共交通发展水准,会在朝夕之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吗?不可能。
因此,与其说限制私家车发展是多么的必要,毋宁说在目前来看,也只有在私家车上大做文章,才有可能在短期之内迅速降低交通拥堵的程度。归根结底,这就是一种沾染着强烈功利和投机色彩的想法和举动。
是的,像新加坡等一些国家,也存在类似限制私家车发展的举措,但请不要忘记,中国不是一个“城市国家”,我们城市的交通余地要宽阔得多;而且人家采取这样的措施,是在其他拥堵因素的优化和合理程度达到极限之后,才“不得不”限制私家车拥有量。而我们则是在“欺软怕硬”,在远未穷尽对其他拥堵因素的治理之前,便轻率而粗暴地拿私家车祭旗。
更值得一提的是,“限制私家车”反衬着“发展公共交通”的无力。口号总是喊得震耳欲聋,但效果总是难以尽如人意。若干年来,关于公共交通的发展面貌,我们似乎仍然可以毫不犹豫地用两个词去形容:短缺和低效。如此看来,限制私家车难道不是“发展公共交通”乏力之后的“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私家车尚没有激增之前,交通也并非就不拥堵,那时候“发展公共交通”就已经成为城市政府的许诺和努力方向。而在私家车井喷之后,我们注意到一个微妙的迹象,即有关部门关注和努力的方向发生了飘忽和游移,限制私车好像比发展公车更加重要和更具根本性了。治堵政策开始“打游击”,而“破”总是要比“立”要容易得多,但这对于越发滞重的交通拥堵恐怕不是福音。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张若渔
编辑:
sunjc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