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入股通用汽车 醉翁之意不在酒
2010年11月22日 08:21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进入王秋凤专栏主页>>

因为有了中国元素上汽的加入,通用汽车在美国重新IPO上市,创下史上最大融资规模的同时,也令中国国内对其多了一层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重新IPO标志着通用彻底走出破产保护阴影。更重要的是,作为2008年全球汽车行业受经济危机冲击的代表型企业,通用新生也基本意味着经济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抄底”机会一去不回。

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海外抄底曾成为媒体热议话题,有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大讨论,也有腾中收购悍马的沸沸扬扬,北汽曾提出收购欧宝的计划,也被认为是“难得的良机”。但是,上述几个案例中,除了吉利最终并购沃尔沃,到现在还在讨论能否运作成功外,多数已经偃旗息鼓。

从获得上海通用51%的股权、联手通用开拓印度市场、与通用联合开发小型车和动力系统及新能源车,再到入股美国通用,上汽成了这次经济危机盛宴中为数不多的胜利者。

坦率地说,要不是有了一场经济危机,即使通用早已因为产品线等原因“体弱多病”,这样的机会也轮不到上汽。

相比吉利,被称为国内盈利能力最强、现金流最充裕的上汽,其“抄底”行为显得颇为谨慎,也步步为营地融入到了国际汽车巨头通用的血脉中。这背后,实际上融合了上汽对国际化的渴望,也更多了层博弈色彩。

表面上看,上汽使自己得到了利益最大化,得到了想要的国际化诉求,成为中国第一个入股国际汽车巨头的企业,几乎可以抹去曾经收购韩国双龙失败的盲动阴影。

但仔细看来,其与通用的博弈痕迹明显。

通用退股合资公司1%股权,换来了与一汽合资轻型商用车的项目,终于背靠上汽、一汽这两个中国大汽车集团的大树好乘凉了;通过与上汽各种联合项目,换得了大股东上汽的点头,实现了对年销量高达120万辆的上汽通用五菱的增持;而且借力上汽在IPO中的入股,通用赢得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概念”,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

所以,如上汽董事长胡茂云所言,上汽与通用的合作关系,的确是国内乃至全球汽车业的典范。典范的意义在于,一场利益婚姻中,双方通过博弈最终实现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不过,单从此次上汽斥资近5亿美元入股通用IPO来看,上汽仍然是谨慎的,区区1%股份显示上汽只是一个财务投资者。正如一位资深汽车业人士所说,入股,并不仅仅要看财务回报,还会获得知情权,这为中国汽车企业打开了一扇深入学习国际车企运作经验的窗户。

上汽谨慎的原因,其实可以理解。毕竟通用高达33美元的定价是经过“爆炒”的。因为按照近5亿美元拿到约1%股权估算,通用市值高达500亿美元。从相关财务报表看,2010年上半年福特和通用收入差不多,但福特的利润是通用的两倍,而福特的市值仅为420亿美元。

尤其通用在从破产到重新IPO的17个月里,除了剥离债务、卖掉一些品牌外,还看不到其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体系的动作出现。如此快速的新生,更多的是政府在推动,以及投资人的渴求。已经有人质疑通用的IPO过早,因为其本身并没有真正复活。如资深汽车业人士吴迎秋所言:“与其关注通用IPO募集到了多少资金,筹到多少钱,不如反思通用当年破产的原因。”

也正因如此,上汽入股通用,与其说看好通用未来,不如说是看好自己以后在通用的未来,因为有太多可能会发生,今天是联手开拓印度市场,也许明天就是联手开发欧美市场。这样来看,将上汽入股通用放到整个汽车业来看,才显得意义深远,是一次聪明的“抄底”。

而回到整个经济危机引发的全球汽车业动荡历程来看,其实这给中国汽车业一个很好的参考。毕竟,中国汽车企业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生死考验,对风险并没有深切感受,而国外汽车企业则在百年历史长河里,大都“死去活来”多次,锻炼出了强大的生存能力。

有人预测,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可能有4000万~5000万辆,自主品牌即使能占一半,也就2000万~2500万辆,最多可以养活4~5家500万~600万辆规模的企业(国际上认为比较有竞争力的规模),许多企业未来可能或被兼并或被淘汰。现在,国际汽车市场的形势是,正在从经济危机中复苏,竞争即将重新开始。经济危机不常有,再有危机恐怕就来自我们自己,眼下已经到了中国车企锻炼生存能力的时候了。

王秋凤

相关报道:

上汽投资通用汽车IPO 是否“划算”的买卖?

美国各界喜忧参半 上汽面临高政治化风险

上汽5亿美元为通用抬轿值不值?

中国拯救通用:已成通用全球“现金奶牛”

通用IPO:一个好莱坞式的完美故事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秋凤 编辑: zhangjn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