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重启 信息公开最关键
随着治堵方案的出炉,公车改革重启也同时引发网民热议。据悉,我国将出台更严格的公车配备新规,公车的标准总数将会下降。公车改革已经搞了16个年头,但整体而言可谓“步履艰难”。在北京市治堵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后,不少网友发出了“只有限制了公车的使用才能有效缓解北京市的交通拥堵”这样的呼声。按照北京市治堵方案,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的公车将零增长。有统计显示,北京市公务用车达到了70余万辆,占北京市机动车总量的17.5%,而且基本集中在市区。相对私家车,公车的使用频率更高。
据悉,新规比过去更加严格,比如对省部级干部公车配备的标准排气量和购置税都比过去严格,对党政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编制也比过去严格。但是到现在为止,公车数量到底有多少仍然是个谜,相关部门均表示“不便透露”,并称“问题很敏感”。
公众希望公车数量等信息公开的呼吁,说明了公车改革,信息公开是重要环节之一。公众希望,不仅是公布公车的总量信息,还需要公布每一个单位的详细信息。除了具体的公车数量,还需要公布公车的类型和型号,各种类型和型号的价格,还需要公布维护这些公车花费了多少财政经费。为了方便监督,更需要公车彻底地“公开身份”,除了车牌外,最好使公车本身具有可识别性,这种可识别性是实现微观监督的基础。此次重启公车改革,不能再在传统的改革语境、思路、模式里打转转,换汤不换药。执行要有速度,执法要有力度,政府部门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中国汽车业要有“归零”意识
继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2010年,中国车市汽车产销继续狂飙,年度销量再度问鼎。中国车市“连庄”令人高兴,但由此而引发的能源、环保、城市规划、社会发展问题,也接踵而至。加上一系列的外部政策和竞争环境都在发生或酝酿激变,2011年中国车市将面对更加严峻的转型和升级的考验。因此,有评论预警,不管明年车市增长多少,汽车业界都应当尽快从陶醉中清醒过来,尽快“归零”,为明年更激烈的竞争和转型做好准备。
中国汽车业连续两年在政策顺境中的狂飙,并不能掩盖其所处产业链低端的窘境与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风险。汽车产销高速膨胀为大城市带来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以及能源安全问题接踵而至。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近两年汽车市场屡创纪录与刺激政策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要意识到汽车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能源、土地和环境的制约,留给我们完成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时间在变得越来越紧迫。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能不能实现产销超过2000万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离开刺激政策的扶持后,汽车产业能不能抓住“倒逼机遇”,适应竞争、健康发展、加速转型。汽车业面对临时性刺激政策的退出,要调整好心态和状态,理性回到原点,积极面对市场竞争,不靠政策而靠品质和服务争夺市场份额,中国汽车业要勇于抓住转型升级的“倒逼机遇”,着力解决汽车工业大而不强的顽疾,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和传统内燃机汽车自主创新两条战线寻求突破,加速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谨防合资“伪自主”泛滥
今年是合资品牌自主战略发力的一年,在2010广州车展上包括东风日产“启辰”,广州本田“理念”以及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在内,三大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亮相。合资自主仿佛一夜之间成风潮,上半年国内产业界还认为合资框架下的自主选择还只是个别竞争能力较强,市场销量排名靠前的合资企业行为时,到本次广州车展上,合资自主已经成为下一个主流,包括福特、马自达、标致雪铁龙以及本田都已经在计划针对中国市场的“自主战略”。
近年来,国家在汽车产业新增产能的导向上注重鼓励 “自主品牌”,政策的引导无疑具备前瞻性,也符合中国汽车工业做强的要求,但是也必须预防,在允许发展自主汽车有更多模式的政策背景下,缺少明确界定的自主要求有可能会导致以“合资自主”为名,以“改头换面”为实的“伪自主”的泛滥。这关系到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包括产能、土地、资金和就业是否真正地帮助到了民族自主汽车工业的发展。一些“伪自主”车型可能是合资企业的某个淘汰车型,或者是外资品牌进行再包装加以改进,以符合这些车型扩大产能,扩大市场影响力的手段。有评论甚至认为,这可能是跨国公司为了进入低端市场、打压本土品牌的“阴谋”。外资利用对成熟产品的改造,以自主之名大量投放市场,混乱了消费者对于自主和合资品牌的认知,从而在整体上弱化了对民族汽车工业产品和品牌的认知,这对于汽车这样一个有着高度品牌溢价能力的产品来说,长远上会有削弱真正自主品牌影响力的隐患。
相关报道: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linyz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