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迎秋:新通用不容乐观 兼并重组应吸取其教训
2009年06月01日 19:54新浪汽车 】 【打印已有评论0

美国时间6月1日上午12点15(即北京时间6月2日凌晨左右),通用汽车将举行新闻发布会,届时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韩德胜将宣布公司进入破产保护。此前,11点55分左右,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就通用问题发表演讲。

在通用汽车宣布进入破产保护前夕,新浪汽车特别采访了资深汽车行业专家吴迎秋。

优良资产放进去政府加进来 新通用的未来仍不明朗

新浪汽车:未来新通用的发展有哪些的关键点和不确定性,您对新通用是否看好?

吴迎秋:未来通用到底什么样谁都说不清楚,从目前能看到的情况里说,美国政府接过来未来通用就好了,现在无非两点,通用资产放进去政府加进来,我对这两点表示很大的怀疑。第一做国有企业大家都在说做国有企业有那么多的弊病,美国的国有企业肯定做不过中国,这个更加可笑。美国市场经济的特征在发展着,突然有一天也要政府出面被大家认为是国营的方式来运作一个汽车企业,它也没有这样的经验、也没有这样的环境。

第二如果是这样的话,再放优质资产最后也得完蛋,所以对通用的未来我还是表示不确定。

全球汽车格局的转变大转变 行业未来看世界东方

吴迎秋:第三我始终认为通用和克莱斯勒这次进行破产保护,过去我们总在讲全球汽车格局最早叫6+3,后来也有各种说法,和戴姆勒分手以后也出现一些分化,加上现在韩国汽车像现代、起亚集团也在成长,现在也是在挑战6+3的格局,通用过去在6里面是老大,传统意义上的通用没了,世界格局当然受到了影响。

通过这一轮美国汽车危机以后,我觉得一定要看全球汽车格局的转变,有几大转变:一是以中国、韩国这样后进入汽车行业的汽车企业转变,包括外界也有一些报道,说未来美国汽车未来一定要看中国和韩国,我觉得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中国来说有一个很大的市场,它就能培养起一个很好的企业,也能培养起有竞争里的企业。第二看好向韩国汽车转移,韩国汽车企业在成本控制这方面是比较好的,反过来看美国的通用、克莱斯勒包括其他非常明显的企业来看恰恰是在成本控制上有大的问题,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所以我认为这种向中国、韩国的转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中国在成本控制这些方面上也是做得不错的,所以在这方面来说是有道理的。未来主导全球汽车格局的企业至少应该具备几个特征,如果能够具备应该说是进入了全球格局的,首先要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技术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研发方面、新技术应用上、研发实力、新产品推出的力度这些方面都有相当实力,但是仅仅有这方面的特征肯定是不够的,同时还得具备必须是符合市场需求的,特别是围绕着消费者的特征讲到最后就是成本问题,成本控制力一定是未来汽车企业生存力。

现在通用的问题主要出在了成本控制上,所以按照过去的理解方式世界汽车发展三大主题:安全、节能、环保,这就是从技术实力上讲,现在肯定是安全、节能、环保、成本,不仅仅是要从技术方面考虑能力,同时也要有从成本方面的竞争力,因为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主导未来汽车格局的企业必须符合这两个竞争力才能主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有一些汽车企业包括前不久炒得很热的欧洲企业,我为什么不看好它,因为多年来它的成本控制有问题,前一段时间围绕着收购或者是出现的一些全球并购,我觉得这本身带有很多让人重新认识和研究的问题。

全球市场中国独好 破产对通用中国业务反是促进

吴迎秋:反过来说通用(中国)事业的影响,我认为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应该是影响不大,为什么呢?无论是未来的新通用也好,还是彻底的完蛋了也好,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放弃一个业绩不做的企业,对于通用在中国的业绩应该成为现在通用全球业务当中相当有成效的业务了,无论是市场的销量比例还是利润的贡献度,通用在中国的业务在通用全球当中也是占很多的比重。

对中国的合资企业也没有影响,上海通用在打造自己的核心价值链上下了很多功夫,所以完全把一个美国汽车的技术、把一个美国汽车的产品,用中国汽车的文化和中国对汽车市场的理解已经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就像原来通用老总陈宏(音)讲的一句话,美国通用只有一个符号,在中国没有价值也是一样的,如果说有影响还是在消费者层面上,消费者对通用汽车的品牌的信任度会有一些动摇,但是我也相信上海通用以它自己强大的营销能力,多年来在中国深深培育起来的深受消费者信赖的品牌,能够最大地缓解消费者对危机带来的品牌动摇。另外也能看到通用在中国的业务,包括研发、制造包括了通用金融公司等等这些业务,为什么说影响不大呢,我们也看到这些年在研发领域已经很好的研究了中国市场的特点,研究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具有一定研发的积累,而且对于中国新产品的推出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最后我觉得对中国上海通用也是一个机会,在全球是一花独放的,所以通用反而会把重点放在中国,从研发到投入都会加大,甚至推进的速度也会加快、推进的时间都会提早。包括上海通用在上海车展推出的几款新车型都是提前了的,包括通用和上海通用在世博会的投入也没有减少,这表明对中国的合资企业来说倒是个机会。

中国车企需以市场为导向 控制成本谨慎做大

吴迎秋:我觉得现在必须要看到我们现在有一种倾向,觉得我们现在是做大、做强的最好时机了,我觉得这个层面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深刻地反思以美国通用为首的全球汽车危机,我认为全球汽车危机分几个层面:第一一定要看到成本控制力,是未来全球汽车发展的一个核心要素,在成本控制力上我们也看到像通用、克莱斯勒过去多少年当中快速地扩张带来的成本压力;

第二也必须要看到在整个企业发展当中一定要严格掌握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因为汽车的产业链比较长,涉及到方方面面,从一般方面理解包括研发、税收、就业等等等等,我们也要看到像通用、克莱斯勒背后有很大的成本就是劳动力成本。所以中国的汽车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地增长,这些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这些成本的增长是和销售的量多量少是有直接关系的,如果成本增长快、销售量大这个量好算,所以很多时候是由市场在下令,但是在做大、做强的背后有一些企业或者地方的政府都在推新的汽车出现,大投入如果没有大展出那就是大浪费,就是大失败,最终就可能出现今天通用和克莱斯勒所面临的困局。最近我也看到了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都在研究如何做大汽车的未来,你想做大比较容易,做成强大的阵容但是如果你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很好的销售你很快就会掉下去,所以我觉得这个应该引起高度的警觉,这也是从通用和美国汽车危机看到的教训。

最后一个教训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这个点在后期通用、克莱斯勒出了问题,通用也好、克莱斯勒也好,它们的产品市场化不够,对消费者的吸引不够,比如说它的研发成本非常高,导致产品成本结构非常据高之下,没有市场、没有消费者是它最大的软肋,如果我们跟它一样在研发上也考虑了成本很大,那我们跟它走的路是一样的,你不能脱离消费者、脱离市场来谈做大。所以我觉得对于中国来说一定要看到我们未来的技术路线,我认为现在我们有一些技术路线也是值得研究的,通用倒下了、克莱斯勒倒下了,证明曾经的新能源战略要重新考量,新能源战略确实在中国喊得很响、很热,是不是现在要把所有的人力、物力放在新能源上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坐下来认真探讨,就像现在有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去海外抄底一样,你是去抄底新能源吗?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需要研究的,事实上通用在最后大炒新能源车是为了避免今天,今天在劫难逃的时候我相信通用在新能源的神话也该到此告一段落了。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