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控股通用 汽车国有化的前车之鉴
2009年04月30日 10:13金融时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国有化正从银行蔓延到汽车制造商——美国政府可能会成为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的多数股东。但在达成协议之前,华盛顿方面应该想一想前车之鉴:英国利兰(British Leyland)。

英国政府曾在1975年对这家境况不佳的汽车制造商进行了国有化,英国利兰当时的员工总数为18万人,汽车供应量占到英国的35%。在实施国有的13年内,英国政府向利兰注资34亿英镑(相当于现在的112亿美元),但其规模缩水后的后继者罗孚集团(Rover Group)依然难以生存,并于2005年宣告破产,英国国有汽车制造商从此不再进行大规模生产。如今,前利兰旗下企业仅剩3万个就业岗位。

这段传奇故事给我们的第一个教训是:规模较小、管理良好的集团试图通过收购规模较大、境况不佳的集团来扩大规模时,要加以警惕。英国利兰所遭遇的困境,就源自利兰汽车公司(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在1968年通过与英国汽车控股(British Motor Holdings)合并来扩大规模的尝试。意欲收购克莱斯勒(Chrysler)和通用汽车欧洲子公司的菲亚特(Fiat)首席执行官塞尔焦•马尔基翁内(Sergio Marchionne),你得留神了。

第二个教训:政府在注入巨额资金之前,要毫不留情地压缩受援车企的规模,只留下可靠的核心业务。英国政府在1975年救援英国利兰时,企图维系一个横跨大众化汽车与豪华汽车、大客车与卡车的汽车业帝国。然而,英国利兰在与福特(ford)等量产车制造商竞争时本已力不从心。如果英国利兰当时把重点放在实力更强、面向高端市场的捷豹(Jaguar)、陆虎(Rover)和凯旋(Triumph)等品牌上,它本可以做得更好。

第三个教训:工会必须要务实并富于建设性。把英国利兰与政治色彩浓重的工会放在一起,在当时就意味着行业动乱。第四个教训:单有注资是不够的。汽车制造商必须拥有出色的管理,并生产出令人满意的汽车。英国利兰这两点均未做到,仅Austin Metro品牌赢得了大众市场的好评。此外,它从未克服多个品牌生产相互竞争的车型、却不共享引擎和生产平台的传统弊端。

通用汽车已汲取了上述部分教训,目前正计划裁员三分之一、关停四分之一的工厂,并将品牌收缩至4个。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也承认工人作出牺牲在所难免,尽管这一表态来得有点晚。但就通用汽车的生存而言,这些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为此,美国人必须重燃购买通用品牌汽车的欲望。

相关报道:

通用汽车将在强制休息期间削减工人工资

上海商报:通用汽车破产不是速效良药

拯救通用克莱斯勒 债权人成最大牺牲者

上汽通用五菱今年挑战年销80万辆

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通用不可能进行资金转移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xiaoj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