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的创意轨迹 中国元素与借鉴元素
2009年05月08日 13:45《汽车观察》杂志 】 【打印已有评论0

同时拥有兰博基尼( 图片),宝马,莲花,捷豹,斯巴鲁等等众多的性能豪华跑车,可以深入F1赛场,和迈凯轮赛车来一个亲密接触,如果有人能做到这些,你一定觉得他是个爱车的超级富翁,确实,他应该比一般人有钱,但事实并不仅仅如此,这些在令车迷们眼红的超级机器因为他的描绘,而用一种张扬锋利的形象展现在你的眼前。作为世界范围内载誉无数的顶尖汽车设计师,彼得•史蒂文斯,正用自己的灵感火花来点亮这个属于全人类的梦。

坐在史蒂文斯先生旁边,《汽车观察》记者并不能马上将这位慈眉善目的英国人和兰博基尼那些锋利棱角联系起来,这位来自于素有汽车设计圣殿之称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汽车设计系的高材生,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其的设计思想:野性、强悍、不落俗套。彼得史蒂文斯设计的车型风靡全球,注重高性能的斯巴鲁翼豹(车型 图片 论坛)和跑车的灵魂兰博基尼都是他的代表作,以至于到后来的迈凯轮,好像超级跑车的设计被签了卖身契,一部部被他收入囊中。“不是我不想设计价格便宜的家用轿车,主要的问题在于还没有人雇我去设计。”史蒂文斯微笑着对记者抱怨着。

在见面之前,记者所考虑的问题更多在于中国的自主品牌车型设计,办公桌的电脑上还停留着比亚迪又模仿了某款国际品牌的车型图片,近两年来,国内自主品牌的“模仿之路”越走越宽了。对于一个拥有世界最大消费市场的国家来说,这一定不是一件好事情,简单的模仿确实加快了产品的生产速度,而拿来的并不是全部,被扼杀的不仅仅是安全设计,还有原本就还在襁褓中的“中国元素”。记者将不安带给了这位极富盛名的艺术大师,他告诉记者,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你不能随便从街上捡来一个元素就把它放到汽车的设计当中,这是完全行不通的,我觉得中国汽车设计这个行业仍然是个比较新兴的行业,而在美国,专门的设计行业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19世纪3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了。有一个事情我们确实不能否认,在中国建立一个汽车加工厂,包括生产推出一个车型到加工完的过程要远远比发生一种设计理念要快的多,所以不可避免的就是中国的一些汽车厂商会受到外来的一些影响,他回到其他的一些国家去引进一些别人的理念,比如去意大利或者美国。还有现在网络上的一些信息的传播是非常非常快的,你可以马上就看到别人在做什么,不过这样做也很危险,因为你现在看到的仅仅是一个成果,而这个成果是人家4年前就研发完的,所以当你看到的时候就已经比别人迟了4年了。”

显而易见的,中国的汽车企业走了捷径,像所有的生意人一样,他们考虑的更多的是先富起来,为此肝脑涂地,穷追猛赶,可是物极必反,没有良好的积累和自主研发的艰难,中国人自己的汽车最后还是一句空谈。对此史蒂文斯先生表示赞同,“中国的风格会慢慢出现的,但是人们现在犯的错误就是没有耐心,当然我们很容易做的就是比如今天我们没有中国风格,明年就马上造出来了,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有一代的年轻设计师经过专业的培训之后,我觉得这件事是很容易达成的,他必须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借鉴而不是抄袭其他人的风格,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好例子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瑞典的沃尔沃,沃尔沃就是一个非常瑞典的车型,它代表着瑞典人很多特有的性格,比如说很诚实,很坚固,很安全,非常实际,所以瑞典人对沃尔沃这个品牌感到非常的骄傲,因为他们觉得这个车型代表着他们自己的特点,而其他的人在看到这些设计反映出来的特点的时候,他们也同样会受到影响。就比如说在美国,他们市场中大部分的中产阶级和专业人士,他们认为沃尔沃本身也代表着自己具有的一种特质。而戏剧性的情节出现在沃尔沃就决定开始改变自己的车型,好让自己的车型更加的适合美国人的需求,结果风格改变了以后,沃尔沃给人的感觉就没有像原来那样的诚实了,结果就是人们不再买沃尔沃了,沃尔沃就遇到了大麻烦,因为他们开始做的时候并没有想清楚自己的方向是怎样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中国也必须面临这样分风险,中国的厂商可能过分的去追捧别人的成果而忽略了自己的特色,而更大的危险就是说要把自己的车造的更大一点,更便宜一点,这不是一个长远的打算。”

诚然,彼得.史蒂文斯先生设计的超级汽车可能离我们的生活略远,但相同的是,兰博基尼,斯巴鲁这些品牌车型拥有的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家族式设计,这种独特的元素融入了品牌,甚至国家。要反省的是我们自己,当中国的汽车将要走向世界的时候,要迈出的是中国的步伐。访谈的最后有个轻松地结尾,“我觉得中国现在正在面临着一个非常大非常好的机遇,我吃惊北京的街头有非常多的电动车,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都没有这样的车,在伦敦一辆也没有,在巴黎也没有,在德国也就偶尔能看到,所以在中国人们对新型动力的理解是很独特的,未来的前景也是很光明的,电动车他的结构和设计使它不同于汽车,但正是因为世界上其它的地方都没有电动车,所以中国再生产电动自行车的时候就自成一派,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我们相视一笑,这个问题跳出设计,直指市场,市场载舟亦能覆舟,不过记者没告诉他。

作为毕生的事业和对完美不懈的追求,彼得.史蒂文斯还在继续着他的作品,他勾勒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创造力,还是一个品牌,一个民族的图腾样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我们只多不少,何时能够唤醒,希望不会远了。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宋涛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