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送市场换不回技术尴尬何时终结(2)
2009年07月09日 09:09北京商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市场换技术”的得失之辩

谈及上述仲裁,“我的钢铁”网副总经理贾良群表示,“在对外冶金技术合作上,我们还是换到了不少东西,发明和专利可能都是别人的,但到了中国之后,这些技术都进行了消化。目前来看,国内企业已能完全掌握低端及普通炼钢技术,但在高新和特殊钢技术上仍存在5到10年的差距”。

贾良群分析,外资冶金设备制造企业看中的是中国庞大的市场,这个市场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80%。只有这个市场才有能力消化那些冶金专利技术。就跟刚改革开放时一样,外资看中的都是中国这个大市场的潜力。在特殊年代,“市场换技术”可能是最可行的方式。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力挺“市场换技术”,他认为质疑该战略的观点过于片面,不同性质的行业、企业,在“市场换技术”上得到的效果和方式会有所不同,有的是直接获得技术,有些则是通过外溢效应间接获得技术。

不过,更多的声音是在质疑“市场换技术”。上个月底,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提出,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大多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与国外公司合资合作,但在技术、品牌、产品制造和营销网络等方面保护中方权益、推进“以市场换技术”的规定不健全,这既影响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实施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也不看好“市场换技术”,他认为中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可否认,我们换来了一些技术,但在换技术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不仅把市场拱手让出,还丧失了当年的开发技术,彻底沦为外资的附庸。市场上所有的主流车型都是合资企业引入的产品。”

家电产业专家刘步尘也认为,家电产业的“市场换技术”实践证实,此策略鲜有成效。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国,但几乎所有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资手中,国产家电产品出口屡遭“专利门”;我国生产了全世界80%的DVD,但绝大多数的利润却是用来支付国外的专利费。

“最怕的就是外资利用技术和法律上的优势,垄断中国市场。这也是有‘前车之鉴’的。如在汽车、冶金、日化等领域,外资不仅掌握核心技术,还占据了半数以上的中国市场。”杨安进表示。

“市场换技术”并没达到人们的想象预期,而正处快速发展期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科技,那么高科技从何而来?

“合资公司技术消化”亟待加速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至今还记得6年前对国内汽车产业的一次调研。在当年的走访中,宋泓向一合资汽车企业的中方代表问了一个问题:“合资公司不可能永远继续下去,未来你们该怎么办?”中方代表竟对此问题瞠目结舌,因为他们只顾眼前利益,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而这正是外资希望看到的。

贾新光也道出一个现状:在很多合资公司中,中外双方的股权都是对等的,但在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外方有话语权而我们没有。此外,外资实际上已从知识产权、品牌、产品技术、管理、销售网络、售后等方面取得了实际的控制权。而中方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非常少。

“中方急需转变观念,要尽快解决‘关键技术通过合资方式转换成自己的’问题,并在合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品牌,形成专利体系。毕竟,我们的议价条件在一天天贬值。”宋泓强调。

杨安进透露,很多企业非得在与外资合作中“吃了亏”才知道自主研发的可贵。在转换专利技术方面,首钢算一个国企“争气”的例子。1980年,保尔沃夫就与首钢有过合作。首钢迁址时,在得知该公司准备引进高炉无料钟炉顶技术后,保尔沃夫开出800万欧元的技术转让价。如此高昂的开价刺激了首钢自主研发高炉无料钟炉顶技术的决心。根据多项已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首钢开始研发特大型高炉无料钟炉顶设备并最终成功。如今,无料钟炉顶技术已成为首钢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之一。据悉,首钢采用的220项先进技术,1/3是自主创新。

相关报道:

广汽菲亚特联姻 最后的市场换技术?

新款宝马M5搭载V8发动机 应用环保技术

北汽控股竞购欧宝的用意:希望获得通用的技术

国内唯一采用四气门技术奥铃轻卡出新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李薇 王晓莹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