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选择一汽
坐在记者对面的甘文维拾起了手边的一支圆珠笔,在一张白纸上为我们简单地勾勒出了一个饼状图。这个饼状图就是通用汽车眼下的中国业务架构。他将这个圆一分为三,微型客车和乘用车填满了其中两块。
“我们在这块还没有相应的业务。”他用笔尖指了指圆圈的空白处。随即,他在空白处标注上了LCV(Light Commercial Vehicle,轻型商用车)。这就是甘文维给出的最为直截了当的合资理由。
“为什么是轻卡呢?”
“观察全球的轻型商用车市场,中国的轻型商用车销量占到50%以上。与一汽在轻型商用车领域进行合资让我们很兴奋。”狄德威的言语之间充满着兴奋。
远道而来的狄德威已经成为了通用总部选定的轻卡业务带头人。在通用汽车工作的20多年里,这位架着黑边眼镜的瘦削男人有15年是在商用车领域任职。在他的履历中,工作地点遍布北美、欧洲、非洲和亚洲。2007年9月,他被任命为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商用车研究部总监,负责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商用卡车事务。8月31日之后,他的新头衔就是一汽通用的总经理,负责合资公司的生产运营。
狄德威要想把一汽通用变成通用在中国的又一个现金奶牛并不容易。据公开数据显示,在2008年,一汽的轻卡销量不足8万辆。而且,轻型卡车业务是通用汽车并不熟悉和擅长的领域。而轻卡向来都只是一个靠规模取胜的项目,这主要是缘于轻卡的利润相比乘用车来说要薄,而且,轻卡不容易标准化生产(轻卡交付用户往往都需要改装)以及其销售渠道分散。
在汽车业分析师孙木子看来,轻卡目前这一细分市场在中国的规模为130万辆左右。与一汽轻型商用车相比,北汽福田的销量数字更为可观,而庆铃、江铃等轻卡品牌则以盈利能力著称。由此可见,一汽的轻型商用车产品在这一细分领域毫无优势可言。
更何况,与跨国公司在乘用车市场得心应手的表现相比,中国本土汽车公司在商用车市场上有着更大的话语权。尽管近年来有沃尔沃、曼(Man)等世界一流商用车公司来华淘金,但是,商用车领域的合资企业鲜有建树。
更大的疑惑则是,即使是通用汽车立志在轻型商用车市场有所作为,上汽集团也有轻卡项目,通用汽车为何舍近而求远?
甘文维和狄德威给出了同样的解释:“因为上汽集团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商用车合作伙伴,我们在这方面就没有合作的可能性了。”他们所指的合作伙伴是意大利依维柯公司。这家成立于1996年的合资公司,在南汽与上汽集团2007年重组合并之后,皈依在上汽集团旗下。
“那么,通用选择与一汽合作究竟所为何图?”
狄德威给《中国企业家》的解释是:第一,双方将一汽通用的着眼点放在轻型商用车的主流市场,即主打性价比,从而异于以往商用车合资企业的高端路线;第二,通用汽车可以为双方的合资输出先进的管理;第三,通用汽车可以为一汽的轻卡出口提供便利的国际出口通道。
看起来,一汽通用或许会是上汽通用五菱模式的一个翻版。有消息称,上汽通用五菱的五菱品牌有可能在通用的印度工厂进行生产,从而实现五菱品牌的出口。但不确定性在于,作为“解放”品牌的拥有者,一汽的实力远非偏安广西的五菱集团所能比拟。一汽通用的项目是否能按照通用的意愿推进,还要看一汽的脸色。
或许,更为合理的解释是,海外市场是通用汽车为一汽画的一个饼。孙木子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的汽车出口面临两大问题。首先是在安全、环保等方面对目标市场的适应;其次是渠道,分为硬渠道和软渠道。硬渠道即平常意义上的销售网络,软渠道则指的是相关的辅助手段,如金融的手段。这种手段存在于融资方面、款项的回收、风险的规避等等,其目的是使企业的海外业务能更好地运转。
“中国企业要想在以上两方面完成修炼,至少需要十年。”孙木子估计。但对通用来说,却要容易得多。不管是法规和渠道,通用都已经形成了很强的解决能力,没有理由不在出口方面大做文章。
“最后的结果就是代工,对一汽来讲是赚了钱,但最赚钱的是通用。在一汽通用方面,通用的控制权会强得多。”孙木子说。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quanmi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