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泰对国内汽车企业的海外并购热泼的冷水比较猛,他在花都汽车论坛上说,有能力实施海外并购的中国车企还没有诞生(相关报道见车天下4版)!我很认同这句话,海外并购固然没到火候,即使是国内企业之间的重组,只要不是市场主导之下的,我也都并不看好。
失败的例子就不举了,张小虞在花都论坛上举了很多。可是有什么用呢?非市场主导的车企重组的大幕已经拉开,从《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四大四小”之后,政府主导的国内车企兼并重组就已不可避免了。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可能要数奇瑞和江淮。瞩目的原因不是因为这两家的行业重要性,而在于,它们如果真的重组了,是地地道道的拉郎配。奇瑞江淮重组的风已经吹了好几年,奇瑞方面的态度如何不说,江淮方面给我的印象是一贯的不情愿。几年前江淮董事长左延安对此就表示毫无兴趣,直到今年上海车展期间,江淮高层仍声称“两家处于成长期的公司不可能合并”。在《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之后,左延安仍表示:江淮汽车赞成与奇瑞汽车合作,但不支持资本重组。
前不久,因为受与奇瑞重组消息影响,江淮汽车股票价格异动,公司在澄清公告中的表述也耐人寻味,公告说:公司暂无与奇瑞汽车重组方案,但鉴于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均为国有控股企业,目前尚无法预知未来三个月是否会发生相关重组行为。这无异于昭告天下,虽然江淮不情愿,但无奈是政府主导,身不由己。事实上,当事双方对此事的态度给我的感觉,也是奇瑞处处透着得意和自负,而江淮则是无奈和不甘。
这就不好玩了,既然是联姻,先不说门当户对与否,起码有一点强扭的瓜不甜嘛。站在政府的角度,奇瑞加江淮,规模一下就上去了,挂一个安徽汽车集团的牌子,在国内排个前多少多少名,是一件很风光很体面的事情。但遗憾的是企业是生存在市场里的,而不是在政府的计划和指令当中。
兼并重组的第一大好处,是优势互补。也就是说两家企业要有互补性才有合到一起的必要。遗憾的是,除了都是安徽的企业之外,奇瑞和江淮之间我看不到太多的互补性。两家的短板类似,优势雷同,产品互为竞争,我们可以试问一下,合并之后,双方的品牌形象能得到提升吗?能得到各自所需要的核心技术吗——千万不要告诉我奇瑞可以向江淮输出什么核心技术。
实际上,左延安是一个非常清醒的人。他说,重组有三个方式,一种是资源共享,在市场贸易框架下双方不必重复浪费资源;第二种是企业之间的强、弱业务整合,没有谁是老子谁是儿子的问题;第三种重组方式就是彻底的整合。他不赞成第三种方式。
问题是,清醒的并不只是左延安,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在政府主导下的拉郎配,但是为什么这种事却偏偏还是不可避免?这值得我们一些当政者思考。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称,要“大力推动奇瑞、江汽等汽车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力争形成一个产能百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进入国家重点支持序列”。多简单啊,两家企业一重组就做大做强了。按照此种逻辑,全中国的企业一重组,我们不就搞到千万辆级别,稳做世界老大了吗?全国高校一合并,什么哈佛、耶鲁,不都得管我们叫大哥了吗?还竞争个啥啊,都赶紧收拾收拾重组了吧。
青主
相关报道:
作者:
青主
编辑:
b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