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用车企业应从丰田召回事件学习什么?(2)
2010年03月02日 09:54商用汽车新闻发布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召回事件的整个过程中,丰田汽车应对危机的处理方法受到媒体和用户颇多非议,这对国内商用车企业来讲多有教益。

首先,态度傲慢。在丰田召回事件中,非议最多的就是丰田承认错误的态度。在事件发生之初,丰田并没有认识到事件的重要性,但是随着召回车辆的不断增多,直到2月5日丰田章男才出面鞠躬道歉,而且鞠躬的度数被日本媒体戏称为像是在打招呼。而丰田公司高管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和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个个昂着头,没有鞠躬道歉。公众对丰田的作为越来越感到愤怒。

其次,错失时机。从丰田解决危机的速度来看,也延误了最佳时机。1月21日、1月26日、1月27日、1月28日丰田连续召回大量产品,而在这期间丰田公司在危机公关上几乎没有开展任何行动。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讲,解决危机最关键的时间是在事件发生的24小时至48小时之内,因为这个时间大家对危机事件最关注,如果没有渠道去了解正确的信息的话,各种消息就会铺天盖地,整个事件有可能失控。丰田正是错过了这一时机。

丰田在这次召回中所犯的错误值得国内商用车企业警醒。尤其是在国内商用车大环境中,口碑传播很重要,在产品出现问题时,或者遮遮掩掩,或者态度傲慢,对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更为严重。

我国在2006年8月1日和2009年9月1日,分别把卡车和客车纳入召回制度以来,可以看到,实施召回的自主品牌商用车并不多见,不是产品质量好得没有问题,而是在面对召回时,大多企业不是态度傲慢、推脱责任,就是想着如何把事情扑灭在火苗状态中。但随着国内召回制度越发成熟,用户对召回的认知愈加深刻,这样的做法将很难行得通,反而是火上浇油,丰田此次召回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届时何去何从,想必国内企业心里已有答案。

丰田供应商管理仍有可学之处

在这次被称为丰田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面前,中国商用车企业不能只当“看客”,正如一个硬币有两面,丰田的教训值得国内企业吸取,而丰田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也不能就此抹杀。就算是备受争议的丰田的零部件供应,仍有值得国内商用车学习的地方。

在此次事件中,丰田没有把应负主要责任的零部件供应商公之于众,更没有处罚或者终止与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丰田高层表示,不会因为一次召回事件而调整供应商。从中可以看出,丰田的一些理念和做法。

在与零部件供给商的关系中,丰田采用了“农夫”的做法,即丰田在供应商这块“土地”上锄草、施肥,帮供应商解决问题,让供应商和自己同舟共济。供应商“长大”了,丰田会通过收购股份等方式来进行控制,如此串联成一个长长的零部件供应链。帮助加持股,让丰田严格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融入了零部件企业日常的研发和生产中。

与丰田不同,中国大部分商用车企业采取了“猎人”的做法,即在众多的零部件供应商之中挑选最优秀的进行合作,大部分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之间只是单纯的贸易关系。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好处,可以降低整车企业的风险,让整车集中精力造车,但在中国的国情下,事情往往未能按照企业的预期发展。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baojx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