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油荒:强化企业责任 改善价格机制
2010年11月22日 10:12国际金融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国内市场,尽管大规模柴油荒现象尚未被遏制,但在国际油价震荡下跌的外因和两大石化巨头不断增加供给的内因共同作用下,数月来一直攀升的柴油批发价格终呈下降趋势。

日前,易贸资讯在发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资料中称,“11月17日,山东地炼的-10#柴油库车提价为8050元/吨,比11月15日的最高8100元/吨跌50元/吨。”易贸资讯还援引大部分地炼人士的话称,“各家炼厂挂牌价和成交价确实都比之前高位时回落了50-150元/吨不等。”与此同时,新疆、福建等地的相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保障本地柴油的供应量。

但在专家看来,相关企业和部门需要做反思,“相关企业有没有承担起与自己市场地位相匹配的社会责任?应该采取哪些举措才能避免愈来愈难以避免的油荒现象?”

全方位救“荒”

“我们将采取措施,尽量维持市场稳定。”中石化相关人士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不断强调,“作为市场上其中一家供应企业,我们希望和其他企业一起努力,保证各地柴油供应。”

继11月上旬后,中石化将缓解油荒的举措指向了出口:“除港澳和个别特殊地区外,目前中国石化已停止柴油出口,同时积极组织柴油进口。”其强调,“中国石化将再组织10万至20万吨进口柴油,投放到国内资源紧张地区。”

中石油则称,公司11月日加工原油达到创历史纪录的40万吨以上,“目前,中石油日产柴油比10月日增产1万吨。12月,公司将继续保持满负荷生产”。

地方部门也展开了行动。据报道,中石化从近日起到11月30日每天向中石油新疆销售分公司供应1100吨柴油,合计2万吨;福建联合石化有限公司11月以来则已进口80余万吨原油,全力应对“油荒”。此外,南昌铁路局等其他相关部门正积极为柴油运输让道。

倒挂仍严重

尽管供应增加,批发价小幅下滑,但截至11月18日,全国柴油批发均价为每吨8128元,仍比全国最高零售均价高出600元/吨左右,批零倒挂现象依然严重。

对此,易贸资讯分析称,“进入12月后,传统上,柴油的需求相比10月和11月有所下降,特别是1月和2月更是柴油需求的传统淡季。而石油巨头相继出台政策,刺激炼厂加工柴油积极性,加上进口资源的救市,国内各地主营后期到货兑现率预计会有明显提高,相信供需矛盾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缓解。”

易贸资讯同时表示,“由于中石油和中石化首先需要补充其库存至正常水平,我们预计供应偏紧或将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市场资源宽松可能仍要到12月底或明年初。”

“荒”的是机制

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相关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油荒现象,但市场人士对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石化巨头的拷问并未停息。曾有消息称,“石化双雄被疑坐庄操控柴油荒”;还有媒体表示,“两大巨头曾不惜低价加大出口去库存”。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09年我国成品油实际过剩产能近600万吨;到2015年,过剩产能或达2.2亿吨。海关最近公布数据也显示,我国2010年1月至10月成品油出口量同比增19.8%至2290万吨,其中10月出口量为188万吨。这些“刺眼”的数据与蔓延全国的“柴油荒”形成了鲜明对比

昨日,中国价值指数研究员崔新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两大石化巨头是否进行了反思:是否承担了与其市场地位相匹配的社会责任?进一步说,相关企业到底是代表企业,还是代表一个部门?”

在崔新生看来,今年的油荒不应再找借口,而需要实实在在地改进。“为防止油荒的再次大规模发生,相关企业首先需要树立企业责任意识,积极做好市场布局工作以缓解区域供给不平衡现象,并强化收益相对较低的油库建设以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其次,国家相关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强化透明度,比如定期公布库存信息、进口原油量等信息,这样才能缓解市场的恐慌和猜测。”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前播出的《新闻1+1》栏目中,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大家在讨论油荒时,“有的时候是一种改革荒”。白岩松还表示,目前的价格形成机制亟需改革。

相关报道:

成品油价再临调价窗口 上调或可缓解油荒

高油价引领“精明购车”风骏皮卡“技”统天下

普氏能源:当前油价处于理想区间

国际油价暴跌 部分地区柴油批发价下滑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黄烨 编辑: liujm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