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规划》争议中再度推迟(2)
2011年01月09日 10:37中国经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不过,即便如此,在政府层面对于新能源车的前景判断依然有不同的声音。

科技部部长万钢曾提出,如果超常发展,中国新能源车在2012年的市场份额要达到10%。相比科技部的乐观,主管新车审批公告大权的工信部则显得“保守”了许多。2010年1月,苗圩曾表示,2020年以前真正所谓的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只会占整个汽车销售量很小的比例,“我估计这一比例大约为10%~15%,也就是说,85%~90%的车仍然是传统的以石油为能源的汽车。”

此外,科技部和工信部在新能源汽车主导权这一问题上的角力,也使得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标准界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的政策迟迟难以发布。“关键要看节能率,不是说一电动就要给补贴。”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财政补助方案出台前,工信部装备司一位官员向记者透露的信息似乎另有所指。

仍需完善

事实上,利益纷争只是《规划》不断被推迟出台的原因之一,在业内人士看来,诸多仍需完善的条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的进展。

在《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对备受争议的小型低速电动车网开一面,规定“选择2至3个典型城市,组织开展小型低速纯电动汽车示范运行”。同时,征求意见稿又明确了要发展电动车驱动电池核心技术,并力争位居国际前列。

众所周知,小型低速电动车的电驱动系统和高速电动车相差甚远。单从技术角度,这样的条文恐会让部分动力电池研发生产企业感到困惑。

“在《规划》中关于低速电动车的示范运行只是我个人的建议,不是政府部门的意志。”一位参与《规划》起草的业内专家表示,虽然业界目前对低速电动车争议颇多,但既然没有定论,不妨先给予一定的试验空间。“目前主要以小型化、轻量化为主,但是不是低速化,这有区别。”该专家解释说。

而在《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并无对低速电动车的明确定义。

“《规划》推迟出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大家对新能源的准确路线以及相关标准和措施无法看清。新能源的发展规划是一个动态的方案,是随着国内新能源本身的技术进展以及市场动态不断调整的一个政策。”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对记者强调道,“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一下子敲定的。”

“低速电动车”之争只是《规划》尚存争议的一部分,类似的争议还有不少。《规划》意见稿中对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设定了目标:到2020年,培育形成1~2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3~5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超过5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

“这又是在提‘国家队’的概念,发展新能源车难道要让民企靠边?”有民营汽车企业的高层不无抱怨。

“《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最终公布的内容不会做太大修改。”中汽协专家确认了《规划》出台的时间将在今年3月份。

如此看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夹杂着争议艰难起步。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惹争议

相关报道:

聚焦十二五规划:扶持新能源汽车 鼓励兼并重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有望近期出台

国内主要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

新能源汽车规划将出 9股大赢家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有望明年一月公布

特别策划:寻找中国人的信仰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wangqi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