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政策股比设限 中国汽车能否获益?
新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指出:鼓励外资在华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外资持股比例不超50%"。此意见稿一出即引起业内广泛的讨论。[详细][评论][参与微博讨论]
编辑点评 | |
Sun:股比设限是对自主创新已丧失信心?是在“乱世”之中,自主品牌找不到一线生机了吗?谈及这些,是在触摸我们内心的疼痛?究竟如何请看下文解析。 |
为何要设置新能源合资股比?
外资零部件兵临城下
外资零部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前期为了减少市场风险而采取一些合资措施,了解中国市场后,逐步以独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这些独资或者合资企业虽不到百家,却占据了中国大部分市场份额,并进一步蚕食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企业。据了解,外资巨头近几年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且更多以独资形式出现,以保持核心技术的垄断地位。 [详细]
-
为了零部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政策,有利于我们本土自主零部件厂商的发展。如果我们放弃主导地位,简单地再把市场让出去, 那中国零部件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不可想象。汽车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我国已经确立了新能源汽车作为“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政策来发展自己。[详细]
预防新能源零部件技术沦陷
在记者随后的采访中,不乏赞成对外资进行限制的声音。之前在汽车零部件领域,中国只是对关键的发动机是控制的,对其他的没有约束。很多好的零部件厂,包括发动机,整车企业慢慢地也都被蚕食了。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走到今天,就是这样一个被动的局面。[详细]
凤凰调查
调查 |
股比受限中国汽车能否从中获益?
张小虞:股比设限不一定能起到保护作用
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合资,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一向都是支持开放的,只有整车企业的合资才有限制。此次出台的毕竟还是征求意见稿,没有真正定下来,所以我们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提意见。即使正式出台了,也起不到保护作用,市场上还是要看关键技术在谁的手上,国外的企业掌握着关键技术,也就掌握着主动权,竞争依然存在。 [详细]
-
股比政策并非万能 股份、市场换不来技术
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合资并不能换来技术,不管是用市场、股比,还是用自主品牌换,都是换不来的。我们的几大国有汽车集团都有多家合资企业,为什么还要掏腰包从其他外国公司购买技术?自主品牌技术为什么不可以从合资伙伴那里得到呢?在新能源方面,中国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不需要外国公司的技术转让。 [详细]
股比设限费非对症下药之策
汽车分析专家贾新光则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弱势状态不是因为以前的股比开放造成的,而是国内汽车产业长期“重整车、轻零部件”的恶果。现在的重视并不能在短期内改变现状,也许国内整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已说明问题。 [详细]
相关内容
中国拟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合资设限
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投资目录》),对外资投资政策进行修订,拟将外资在中国新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的出资比例控制在50%以内。这是中国主管部门首次明确规定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合资企业的股比。 [详细]
合资股比之争触摸中国人内心的疼痛
赞同汽车合资股比放开的人,要么是居心不良拿了外资的钱来游说;要么就是头脑简单、乱发宏论;要么就是恨铁不成钢,想看看彻底的“乱世”之中,自主品牌是否还能找到一线生机。谈起这些,无异于是在触摸中国人内心的疼痛。请问,这三种猜测之中哪种最有可能?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是现实的世界中一定存在这三种人。[详细]
追问新能源发展治本之策
增加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和掌控力
为零部件合资设限不怕合资比例多少,就怕国内企业不会用,自主品牌企业要增加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和掌控力,这已是业内多年都在呼吁的话题。国家给政策,实际上是给了中国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提升的时间,但政策毕竟只是对合资股比起到约束力,如何形成生产力和研发能力还是企业需要自己考虑的问题。[详细]
-
提出技术提升考核指标
在这样实力相差悬殊的两方中,仅仅通过资本的联盟很难达到提升中国零部件技术水平的目的,相反,这种联盟还可能催生出靠此政策生存的寄生型企业,这也提醒了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更多的政策细节。譬如,给外资股比限制设定具体的年限,年限一过就放开股比;给合资企业的中方国有企业提出具体的技术提升水平考核指标等。[详细]
倡导外资企业在中国建立研发平台
最理想的提升中国整车和零部件技术的方法是促进整车和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的研发活动在中国进行。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外资整车企业在中国设立了整车平台开发的研发中心。这对于提升中国零部件技术水平十分不利。中国政府如果在这方面对外资整车企业进行约束和要求,效果将比单纯要求跨国零部件公司必须在中国合资的政策要好很多,而这属于治本之策。[详细]
编辑点评 | |
Sun:限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合资股比的初衷的保护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但殊不知这种做法无异于将中国汽车产业至于“温室”之中。表面上对中国汽车业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在中国本土市场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资企业,但是如果把其置于国际环境中,这种做是否真正的达到原有的效果呢?如果打破目前中国汽车业的尴尬局面,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注重自主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汽车的发展模式。 |
相关评论
合资设限汽车关键零部件如何杀出重围
中国汽车零部件,在长期被外资的影响下,即将迎来了新的重大转变。新的政策的出台,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入手,政府希望可以借助股比的限制进而改变中国新能源车零部件“断层化”的状态,据观察政策的威力,远比目前业界想象的要庞大得多。[详细]
赵云:股比对等是中国车企发展的关键吗
现在中国汽车存在的现状是,除了整车企业还保留着50:50的对等股比,实际上在零部件配套、物流、汽车金融等方面基本已经呈现外方独资、控股的局面;即使在整车企业,采购、财务、销售等环节外方话语权也处于逐渐加强的趋势,殊不知,上海大众除了高层,连各个部门都形成一中一外双总监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