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李书福的“烫手山芋”?
2010年08月06日 15:53凤凰网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文改编自FT中文网,原文作者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冯淑娟,改编时略有删节和改动。

沃尔沃这个悬了两年多的皮球,终于在2010年这个炎热的夏季,由福特汽车公司起脚了,落在了幸运儿李书福的手里。当然,这决不是巧合,也不是偶然。

为了让吉利成为“国际化汽车公司”,李书福从几年前开始,就一直在研究和琢磨几大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发现沃尔沃这只“金龟”后,他便抱定了势在必得的决心。说“蛇吞象”也好,说“穷小子娶了大明星”也罢,反正李书福最终是“抱得美人归”了。

沃尔沃的资产交割协议已经在8月2日签署,吉利控股总共向福特支付了15亿美元,其中13亿美元现金,2亿美元以票据方式支付。自此,国际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100%归入吉利控股旗下。

世界的目光巡视着这位“汽车狂人”:“沃尔沃是生存还是死亡”、“李书福是赌博还是先知”的质疑,也变成了铺天盖地的赞叹声。这也难怪,在此之前,中国汽车界尚没有一例成功的完整意义上的海外收购,仅有的几例国际收购收回来的也大多是教训。

不独中国,全球汽车领域的并购案例业都遭遇着“赢家诅咒”:戴姆勒-克莱斯勒,通用对萨博悍马的整合,捷豹路虎之于塔塔……胜利者没能收获鲜花,反而泥足深陷。吉利收购沃尔沃会是一个例外吗?

汽车狂人的梦工厂

“至今为止,我尚未看到中国制造凭借质量和创新赢得了声誉,除了茶叶。”有国外人士如此调侃。

那么沃尔沃,会为李书福赢得什么?

“吉利打算在两年内让沃尔沃扭亏为盈!”李书福的信誓旦旦充满着理想主义的肥皂泡。理智地分析,被收购后的沃尔沃能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最后开花结果,却不是仅靠几分民族情结和几句豪言壮语就能实现的。

理念[综述 图片 论坛]先进、经验丰富的雷诺汽车和福特汽车,都对其连年亏损无可奈何,李书福又有何灵丹妙药,能把这个包袱变成财富呢?

在公众眼里,李书福自打踏进汽车界就没消停过。先是用“四个轮子、两个沙发”的理念,把中国汽车由贵族奢侈品变成了大众消费品,然后又把吉利从中国最便宜的车型变回“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他变得低调了许多,似乎不再那么“狂”了,但了解李书福的人都知道,他勃勃的野心从来就没有一刻停止过。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那些看上去遥不可及的想法竟然几乎都实现了。

此次收购沃尔沃,对于李书福来说,又是一个前途未卜的决策。资产交割,仅仅是一切的开始,随后面临的企业整合、产品、市场、营销网络等问题,看上去一个比一个更棘手。显然,要考验他的地方非常多,决不是签个字这么简单的事。

明星团队

以一贯素有的“快刀斩乱麻”性格,李书福到目前已经出手解决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组建团队。

签约仪式上,李书福当场宣布,上个月从大众汽车北美CEO位置上离职的雅克布,自2010年8月16日起正式就任沃尔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同时,沃尔沃“中西合璧”的董事会成员集体亮相,有董事长李书福、副董事长奥尔森、沈晖、塞缪尔森、德梅尔、施罗德和霍建华,除此之外,董事会还包括沃尔沃工会指定的其他三名代表。这其中,奥尔森曾担任过沃尔沃前首席执行官、福特汽车公司全球营销副总裁,沈晖曾任博格华纳集团中国区总裁、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CEO。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吉利收购沃尔沃100%股权

相关报道:

吉利付出美元18亿买来五大效应五大难题

吉利海外收购完成 沃尔沃前景三大猜想

吉利收购沃尔沃 其未来面临隐忧和机遇

吉利完成收购沃尔沃 后期运营资金压力不小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冯淑娟 编辑: liujm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