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发改委突然上调油价,而不是采取以往价格敏感期通常先“忍一忍“的做法,似乎其中别有玄机。根据目前的权重构成,成品油价格上调,必将进一步对下月(下季度)的CPI起到显著的“叠加”作用。
今天零时起,国内上调成品油价格。汽柴油的上调幅度分别为每吨提高230元和220元。
“调价令”由国家发改委于昨晚9时发出,事前数小时虽有坊间议论传播,但社会各界还是感到比较突然。
本次上调汽柴油价格虽说调幅不算太大,但基本已把今年6月份下调汽柴油价格的降幅全部抵销。
上一次上调汽柴油价格是今年4月份,自那时以来,国际期油价格大体在每桶80美元的均价水平上下徘徊。8月份以来,期油价格以80美元为标尺,上下浮动的区间呈进一步收窄状态。9月中旬国际期油价格出现连续下滑趋势,一度达到了下调油价的边界条件,发改委却没有出手下调油价。9月底以来,期油虽逐步回升至每桶80美元左右,发改委却抓住机会立即出手,难免使成品油用户和私家车主们心头添堵还无处诉说。
而且,就近期国际环境而言,伊核危机再次“软着落”,朝韩“火药味”有所消退,尽管法国“养老动荡”仍在持续,但本月中旬前后,国际期油价格甚至还不到每桶80美元。直到23日,受德国经济回升数据好于预期的刺激,国际期油价格才稳定在80美元的“基准线”上。由此所判,近期国际期油的价格因素似乎也难以成为国内上调油价的“外部理由”。
现有的成品油价调机制是去年5月份采用的,昨晚新华社所发的一条电讯通稿称今年年底前,很可能宣布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新华社还援引发改委官员的话,称新的定价机制将更加透明云云。
两件事情碰到一起,是无巧不成书,还是后者想为本次仓促的调价行为以及之后可能的更大幅度的动作作点舆论铺垫?令人可猜测之处甚多。
不过,“该降不降”之局面能否改变,不妨忍到“更加透明”的“定价机制”宣布后再说。当下对用油企业和私家车主而言,更当紧的是谁来消解老百姓心头的一系列疑云——譬如:欧佩克释放了压缩产量的信号?世界经济回升势头在进入三季度后出现加快态势,从而导致石油消费预期抬升?有更多的国际游资近期集中进入期油市场决定对其恶炒一把?所有这些“就油而油”的疑问,没有哪一个已坐实证据,或哪怕只是蛛丝马迹,可以证明怀未来油价有继续大涨的趋势。
央行上周刚刚加息,紧随公布的9月份CPI数据又很不好看,大大刺激了全社会对通胀的疑虑和警觉。而在上周的下半周里,有多个权威机构预测,10月份的CPI将更加难堪。事实上,相对于枯燥抽象的CPI数据,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更为直接。就以本市为例,从市民生活必需品到日常消费品,从蔬菜到干果,从粮食、面粉到食用油,近期几乎没有不轮番涨价的商品。
再说,一方面农业连续七年大丰收已成定局,几乎所有的大宗农产品产量都有所增长,有的增幅还很可观;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大宗农产品价格都呈失控态势地涨。而且政府、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谁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导致价格涨势接近于失控。此情此景,全社会的通胀承受力极度脆弱,百姓对价格走势已变得极其悲观加敏感。
在此节骨眼上,发改委突然上调油价,而不是采取以往价格敏感期通常先“忍一忍“的做法,似乎其中别有玄机。因为毫无疑问的是,根据目前的权重构成,成品油价格上调,必将进一步对下月(下季度)的CPI起到显著的“叠加”作用。
难道此时上调油价,还包含有政府在确保“石油利益”之外适时释放通胀警报升级的信号?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liujm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