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察:奔驰在中国:从神坛走上讲坛
2009年07月30日 09:49新华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据参考消息-北京参考报道,“奔驰搞的活动,越来越有中国味儿了。”这是在奔驰进口新E级[综述 图片 论坛]轿车上市活动现场,一位北京奔驰内部资深人士向笔者发出的感慨。这位见证了奔驰与北汽整个合资历程的人士,在双方合作的头两年,深刻体会到了奔驰方的强势与固执。

1993年,奔驰在国内设立了首个服务中心,直到2002年,第一个“星徽”特许销售服务中心才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奔驰在中国的发展是缓慢的,但奔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并不陌生。在那个汽车私人消费才刚刚起步的年代,绝大多数人对汽车品牌并不了解,但几乎所有人,看到挂有“三叉星”的汽车,都会将“大奔”两个字脱口而出。然而,中国人对奔驰的了解,也仅限于“大奔”两个字,相信即便是现在,很多开过奔驰、坐过奔驰的人,其对奔驰品牌的理解也不会超过10个字。而笔者知道的是,奔驰人对自己品牌的理解更为简单,“奔驰就是奔驰,不需要修饰,也不需要描述。”很多奔驰德方人士,在进入中国市场几年后,依然抱着这样的看法,这也许正是那位北京奔驰高管体会到的奔驰方面的强势与固执。

作为制造出第一辆4轮汽车的汽车品牌,100多年的品牌传承和血统延续,加上优质的产品表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奔驰品牌绝对伫立于中国汽车产业的神坛之上,很多国内汽车企业也把打造“中国的奔驰”作为终生奋斗目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处在神坛之上的品牌,当你想去描述它时,你会发现自己会一时语塞,本以为最熟悉的一个汽车品牌,却突然发觉对其并不了解。

相信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因为这与奔驰人自己认为的“奔驰就是奔驰”有很大关系。笔者曾参加过几次奔驰新车在国内上市的活动。其活动内容不是过于文娱化,就是过于空洞,很难让从事汽车产业报道的记者将视线放在汽车产品发布上,以至于很多汽车记者曾向笔者抱怨说:“最难写的就是奔驰产品上市的稿子,信息量太少。”

对自己品牌的充分信任,直接导致了奔驰品牌的尴尬。在中国市场,进口奔驰要比国产奔驰销量大得多,而进口产品中最高端的S级[综述 图片 论坛]轿车的销量又占了绝对份额,这种倒金字塔形的产品销售形势,相信也只有奔驰品牌才做得到。

消费者对奔驰品牌的追崇,与奔驰在宣传上的脱节,是造成奔驰品牌在国内发展畸形的根本原因。去年年初,奔驰中国在国内提出了“奔驰品牌年轻化”的口号,随即引进了B级[综述 图片 论坛]车、GLK[综述 图片 论坛]越野车和Smart等以年轻消费人群为主的产品,但是依然未能改变奔驰产品在国内的消费格局。

但现在这种局势在慢慢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此次进口全新E级车的发布上,笔者看到,奔驰开始尝试从汽车产业的神坛走向讲坛,向更多的人来介绍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而这种转变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上半年,奔驰在国内销售2.7万辆,同比增长50%,而在奔驰品牌的宣传带动下,国产奔驰C级[综述 图片 论坛]车的销量也大幅攀升,上半年销售7000多辆,其中6月份销售同比增长200%,其市场份额已经占据所在细分市场的三分之一,在细分市场排名第二。

“即便是奔驰这样的品牌,也难逃‘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宿命。”这是一位知名汽车业内人士对奔驰品牌的评价。如今,奔驰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从神坛走向讲坛,这种改变是成功的。(刘世瑜)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