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暂时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汽车市场!”近日,在全球主要汽车大国和跨国汽车公司纷纷公布了上半年业绩之后,中国车市迎来了这样的高度封侯。这不仅让中国各大汽车厂商喜笑颜开,作为用钢大户,汽车产销增长带来的用钢需求让中国各大钢铁厂同样兴奋地开足了马达。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愁,同为汽车产业链上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们却并没有因此而乐观起来。
相反,汽车整车产销的越加旺盛,在钢铁需求剧增、钢铁价格持续上涨而整车成本极力压制的情况下,本就内外交困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越发地愁容满面。
成本转嫁之痛
“几乎每天签的合同都在往下压价!钢材成本上涨了20%左右,可公司生产的零部件售价却下调了5个点,几近赔本。而竞争激烈,有些订单固定不能动,不管你能不能承受都没有办法,除非实在撑不下去。”8月4日,北京东方万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销售处的史耀华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如此表示。
截至8月6日记者发稿,5.5mm热轧板主要城市最高价已达4500 元/吨,当天全国均价为4350元/吨,多城市行情备注“缺货”、“货少”字样。相比此前4月30日3311元/吨的均价,可谓涨势凶猛。
显而易见,“5.5mm热轧板”作为汽车主要用钢——车身外壳双面镀金板的主要面材料,价位呈持续上涨趋势。而汽车制造用钢主要的底盘传动系统的优特钢和外壳用的双面镀金板两样材料从4月份到现在均价已经上涨了1500元/吨左右,生产汽车用的零部件钢材成本可谓突飞猛涨。
而另一面,汽车厂商们产销两旺的笑颜里并没有显露出钢铁价格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众所周知,今年中国车市的整体价位不但没有上调,反而略有下浮。
“今年上半年公司采购成本总体没有过度浮动,略有增加,但汽车出厂价格又相对下降,因为全球市场竞争,降价是大势所趋。针对这部分的成本差,作为主机厂或整车厂为了确保自己的利润空间,不得不对下游的企业进行压价,难免会想办法从汽车零部件供货商那里转嫁成本。”河北中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采购部的一位市场人士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如此坦言。在中国汽车产业“产销两旺”的光辉笼罩之下,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商们承受着难言的成本转嫁之痛。
内外交困恶化
“汽车整车是不会跟随钢材等原材料的涨价而涨价的,相反,从目前汽车市场的发展形势看,降价趋势毋庸置疑。”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部汽车产业损害预警专家陈光祖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表示。
陈光祖分析:“也正因如此,汽车原材料成本上涨,而汽车产品价格下降,这逼迫汽车企业必须通过加强管理和灵活变通的采购模式来化解成本压力。而采购方面,通常就会加大对国外的零部件采购,实行车架、车门的外包,譬如日本就拥有先进的车身工业,无论钢材价格还是技术、规模,成本都远远低于国内。”
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内外交困众所周知。6月3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发布的《汽车蓝皮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09》显示:目前中国内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在全行业中的比例还不到1%,大中型企业也不足15%,且内资零部件企业90%的市场份额和制造能力都集中在低端产品上,而其余10%涉足高端产品的内资企业绝大多数也都与外方进行了合资。
作者:
李卓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