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谜吉利沃尔沃交易 收购之后前景解析(2)
2010年01月26日 18:21财经国家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延伸阅读

并购目标

实体资产包括:整车厂、零部件厂、研发中心和仓储中心的厂房、生产设备、试验及测试、办公等设备设施、工装模具、存货及其它相关资产。 其中涵盖9个系列产品;3个产品平台;4个整车厂56.8万辆的产能;一个发动机公司;一个拥有40%股权的生产变速箱、悬架及底盘附件的零部件公司。 无形资产包括:沃尔沃自有知识产权的商标、专利及注册等2450项;福特公司无偿转让给沃尔沃公司的发动机、平台、模具等技术专利及有关权利1500项,100多个网址和200多个设计专利;福特无偿提供广泛许可给沃尔沃公司的发动机技术45项,安全技术20项,沃尔沃专门使用技术40项及其他专利;福特无偿提供有限许可给沃尔沃公司的混合动力技术专利230项,及其他沃尔沃公司完成生产及未来发展计划所需要的技术。

收购团队中的“外脑”

根据各自分工,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负责收购项目的相关法律事务,目前完成了知识产权、商业协议、诉讼、雇佣、不动产、进口、海关及关税、经销商及特许经营、竞争及国家援助等方面的法律尽职调查,以及全部交易文件的全面标注。 德勤财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收购项目的财务咨询。目前已就沃尔沃公司的财务、税务、包括成本节约计划和分离运营分析(不含商业分析)、信息技术、养老金、资金管理和汽车金融进行了尽职调查。 洛希尔投资银行作为收购项目的财务顾问,负责对卖方的总体协调,并提供对沃尔沃的估值分析。 博然思维集团作为项目的公关顾问,负责项目的总体公关策划、媒体战略制定和实施。目前正对全球范围内的相关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进行监测。

沃尔沃概况

成立于1927年的沃尔沃集团,总部位于瑞典哥德堡,作为福特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并未上市,100%股权属于福特汽车所有,全球雇员19605人。 现有4大整车厂(哥德斯堡斯特兰大工厂、比利时根特沃尔沃工厂、瑞典乌德瓦拉Pini福特Arina Serige沃尔沃工厂、马来西亚吉隆坡沃尔沃工厂),4大核心零部件厂(瑞典舍夫德发动机厂、瑞典福罗比、瑞典欧洛夫斯特隆、瑞典雪平),3大研发中心(瑞典哥德堡、美国卡马里奥、西班牙巴塞罗那),一家仓储中心(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和2341家遍布全球的经销商网络。

瑞典的吉利冲击波

文/《财经国家周刊》驻斯德哥尔摩记者 和苗

“沃尔沃要成为中国的了。”2009年圣诞节,瑞典人茶余饭后说得最多的或许就是这一句话。 1999年,瑞典人经历了沃尔沃易主福特事件,2009年,他们再次被持续升温的沃尔沃将易主中国浙江吉利集团的舆论触动。 当地媒体铺天盖地地追问:沃尔沃品牌究竟怎么了?随之而来的还有对中国实力的质疑和对吉利收购动机的猜疑。 但一切都难以逆转。2009年12月23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已与中国吉利汽车就出售沃尔沃达成一致。而瑞典舆论也在初始的不安中,开始出现持平之论。

瑞典政府曾主动邀请

据瑞通社报道,早在2004年,瑞中两国政府在沃尔沃轿车总部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签署了两国汽车工业合作协议,瑞典投资促进署(ISA)曾在协议签署后建议吉利在哥德堡设立一个汽车产品设计中心,并和瑞典业界开展业务合作。 吉利的答复是:尚未准备好。瑞典投资促进署中国办事处负责人陈永岚说:“吉利当时的答复令人遗憾。但仅仅时隔5年,吉利就要收购沃尔沃了。” 2009年3月,吉利高层拜访瑞典哥德堡,与沃尔沃商谈收购事宜。6月,北汽奇瑞等其他国内几大汽车巨头,也向沃尔沃抛出了橄榄枝。直到2009年9月,吉利才正式对外宣布参与竞购,10月底,福特宣布,已选中吉利作为沃尔沃的优先竞标方。 多数瑞典人对其品牌“转嫁”中国喜忧参半:喜在沃尔沃或许能够依托中国这个新兴的庞大汽车消费市场,弥补在北美和欧洲市场日渐萎缩的汽车销量;忧在沃尔沃的上等技术是否会被中国人“掠夺”,公司文化能否与中国管理层水土相符。

反对声音

沃尔沃轿车公司工程师总会主席马格努斯·松德莫(Magnus Sundemo)说:“我们对收购后公司资产状况等设想和计划所知甚少,工程师们曾要求委托一名会计师参与福特卖出沃尔沃的过程,但遭到拒绝。” 包括吉尔(Sren Gyll) 和 约翰松(Lennart L Johansson)在内的8位沃尔沃轿车瑞典前总裁去年12月曾联名上书福特公司,反对将沃尔沃出售。 在这封写给福特总裁比尔·福特的抗议信中,8位前总裁要求福特好好分析沃尔沃的未来状况,对现有业务进行整合和资产重组,而不是一味寻找买家。 一些反对意愿强烈的瑞典政客还在《哥德堡邮报》上还开设了辩论专栏,公开宣称吉利收购沃尔沃背后有中国政府的强大支持,呼吁不要被假象蒙蔽了眼睛,吉利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一个“单纯的中国民营企业”。 来自瑞典西约兰德省的国会议员比尔吉塔·埃里克松(Birgitta Eriksson)还就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如何控制税收和吉利将如何应对瑞典严格的高税收政策等问题,向瑞典财政部长博里(Anders Borg)公开提出质疑。 2010年1月18日的《哥德堡邮报》报道说,对于现在沃尔沃的员工以及瑞典人来说,对吉利知之甚少是个大问题。瑞典工会就这次收购从福特处获得的信息一直很少很晚。而在瑞典人的感觉中,中国是一个信息更为闭塞的国家。

理性预期

在众多保守派反对沃尔沃品牌流入中国的同时,也有一些瑞典新锐人士主张冷静看待吉利收购事件,理性分析沃尔沃的未来。 沃尔沃轿车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艾维尔斯特朗德(Peter Ewerstrand)认为,吉利收购沃尔沃不一定是件坏事。在接受《瑞典日报》采访时,他说:“吉利如果像它承诺的那样,将维护和加强沃尔沃的世界级品牌的传统地位,并继续发扬此顶级品牌在安全性和环境技术方面的全球声誉,将沃尔沃作为一个独立的子公司来运营,那我认为吉利会是个不错的收购商,沃尔沃会获得新注入的资金,进入需求更旺盛的消费市场。” 瑞典副首相兼贸易工业部长乌洛夫松(Maud Olofsson) 2009年12月23日表示,虽然收购过程复杂,还有很多重要问题亟待解决,但福特向吉利敞开大门是个好兆头。瑞典社民党也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表示欢迎。 很多在瑞典居住或留学的华人则都为吉利能够参与竞购并最终与福特达成协议感到自豪。曾为郎朗和玛利亚·凯莉等中外名人设计服装的旅瑞华裔时尚设计师孤帆(Galo)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北欧企业求实创新的技术氛围和严谨踏实的管理风格,都是中国企业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优点。”

[责任编辑:meipeng]12 上一页 下一页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葛轩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