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莫斯利在执掌FIA的最后一年对F1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让2010赛季的比赛有了非常多让人议论的话题,这些话题集中在:赛中禁止加油能否让比赛变得更加精彩?新技术规则下哪支车队的赛车更具有竞争力?谁将是2010赛季的王者?
在经历了巴林大奖赛之后,一场关于比赛新规的声讨空前热烈,因为巴林大奖赛没有出现FIA预想的精彩超车场面:起跑后就是无聊的跟随,唯一考验车手的就是在跟随的过程中不要犯错。围场内外对比赛规则的讨论远远胜过关于比赛状况的关注,但是澳大利亚大奖赛后,关于F1规则的褒贬开始慢慢被淡化,人们的目光开始关注比赛本身了,因为澳大利亚多变的天气让比赛状况不断,多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F1发展到今天已经有60年历史,在这60年当中,比赛规则一直在变,但人们对F1的关注程度却一直未变,究其原因是F1赛场上永远都充满着偶然因素。
F1这项运动本身有着诸多程式化的东西,赛车的设计、轮胎、发动机等都要符合统一的规格,因此,想要在统一的规格之下提升赛车性能绝非易事。当某几支车队的赛车性能相当时,跟在后面的赛车很难实现超越。如果比赛没有超越,无论是观众还是跟在后面的车手都会觉得比赛乏味,比赛将失去观赏性,同时也意味着F1将损失巨大的商业利益。增加比赛的变数就成了FIA制定比赛规则的出发点之一,但是每次比赛规则的改变无一例外地会饱受争议。实际上比赛的观赏性和F1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的结合。对于观众来说,超车、比赛事故、赛车故障、天气等能影响比赛名次的因素越多,比赛看起来越精彩。但是对于车队和车手来说,任何偶然因素都可能成为噩梦,车队会竭尽全力去提高赛车的稳定性、可靠性,尽量减少偶然因素影响车手的比赛,同时车手也会在拼抢的同时全力减少偶然因素发生在自己身上。
之所以很多车手也抱怨比赛无聊,是因为他们实在没能力在赛场上提升自己的位置,换句话来说,如果有能力成为比赛的领跑车手,同样没有任何超越,同样没有偶然事件发生,比赛结束之后,没有哪一站的分站冠军会说本场比赛太无聊了。至于那些对比赛规则持批判态度的车队,总是期望比赛规则能够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其他[综述 图片]人大可不必随声附和。对车迷而言,每个赛季总有几场比赛相对平淡,但总会有很多场比赛的精彩让你忘掉平淡。
2008年与法拉利秘密签约的阿隆索终于在2010赛季如愿披上了跃马的红色战袍,从此,法拉利进入了阿隆索时代。阿隆索是当今F1赛场上唯一曾经两度击败舒马赫的车手,加盟法拉利将是他另一段辉煌[综述 图片]的开始。
巴林大奖赛上从第3位发车到最终夺冠,阿隆索在新赛季实现了开门红。经历了2年的韬光养晦之后,阿隆索终于可以让自己的能量在赛场上尽情释放,终于以一个世界冠军应有的姿态站上了最高领奖台。在随后的澳大利亚大奖赛上,阿隆索再一次将赛车的性能推向极致,尾随马萨以第4名完赛。虽然,在澳大利亚大奖赛没能登上领奖台,但是阿隆索依然以37分领跑车手积分榜。在过去的3年当中,阿隆索由狂躁变得沉稳、由生猛变得干练,卧薪尝胆只为有朝一日能够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冠军赛车。今天看来,阿隆索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另一次跨越,当然这也有赖于2010赛季法拉利竞争力的回归。
从萨基尔赛道和阿尔伯特公园赛道的表现来看,法拉利赛车已经恢复到了其应有的速度,至少开局的两场比赛是成功的,争夺车队总冠军和车手总冠军将是法拉利在2010赛季的唯一目标,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车队的两名车手,我们相信马萨会有很好的表现,同时更看好阿隆索。这种判断除了来源于首站取胜外,还来自于澳大利亚大奖赛上阿隆索的表现。发车进入第一个弯道后,阿隆索的右后轮挂到了巴顿的左前轮,阿隆索原地掉头落到了队尾。随后的拼杀可谓酣畅淋漓,阿隆索从队尾一路追赶到第4位,强者都是这样历练出来的。
2010赛季的F1车队诞生了新的四大强队:法拉利、迈凯轮、梅赛德斯和红牛车队,这四支车队中唯有红牛车队没有过总冠军的记录。从上个赛季开始,红牛赛车就以巨大的优势在赛道上成了领头羊,红牛车队也因此成了F1赛场上的黑马。在2010赛季的前两站比赛中,维泰尔驾驶红牛赛车连拿两站杆位,并且领跑两站比赛的绝大部分时间。就在人们对红牛赛车的速度和纽维的设计成果赞叹不已的时候,胜利从维泰尔手中溜走了。在巴林大奖赛上,当维泰尔领跑到第34圈的时候,由于红牛赛车搭载的雷诺发动机火花塞故障导致赛车动力下降,不得不将领跑位置让给了阿隆索。在澳大利亚大奖赛上,维泰尔驾驶红牛赛车依然是整个赛场中最快的车手,当领跑到第25圈的时候,赛车失控冲出赛道退赛。红牛赛车虽然有速度,但是却遭遇可靠性的困扰。一次错失冠军可以被看做是偶然,连续两次丢失即将到手的冠军不免让人觉得悲壮。
在本赛季的F1赛场中,有四位世界冠军同台竞技,其中两位还是队友,那就是巴顿和汉密尔顿。有了阿隆索和汉密尔顿的“冤家搭档”历史,巴顿的境遇成了众人关心的重点,生怕这位F1新任世界冠军遭人欺负。如果说揭幕战的第7名不够出色的话,那么巴顿在第2站—澳大利亚大奖赛中的表现可谓超级精彩,在赛道尚且湿滑并可能再次遭遇雨战的情况下,巴顿冒险率先更换干胎,随后一路拼抢,当维泰尔因为制动失灵而冲出赛道后取得了领跑位置并保持到最后,夺得了分站冠军,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从开局的两场比赛来看,汉密尔顿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谨言慎行,但是比赛中的获胜欲望却丝毫不减。当队友在阿尔伯特公园赛道上成功领跑之后,汉密尔顿开始极力推进,但是当车队为了让他能够更加有力地阻挡韦伯和罗斯博格而召回更换新胎时显得有些狂躁。还剩10圈时,汉密尔顿被失误的韦伯撞出了赛道,损失了名次后仅以第6名完赛。
车王舒马赫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个刚满20岁的90后车手却在赛场上阻挡了自己长达45圈。澳大利亚大奖赛发车后,阿隆索和巴顿的碰撞殃及舒马赫,使得舒马赫的前定风翼受损。进站更换定风翼后,舒马赫跑在了红牛二队的西班牙小将阿古尔苏阿里后面。也许是小将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是舒马赫的驾驶风格变得保守了,或者是梅赛德斯的赛车缺乏竞争力,舒马赫面对阿古尔苏阿里的阻挡竟然束手无策,直到45圈过后,舒马赫才借助于小将的失误超了过去。
舒马赫的复出曾让人异常激动,但是前两站的成绩都弱于队友,并且表现比较平淡。对于3年没有驾车参加F1比赛的舒马赫来说,经过一些比赛的适应期是必须的,但这个过程不能太长。在后面的比赛中舒马赫必须在积分上超越队友,同时向冠军冲刺,这是所有人对车王复出后的期望。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刘兆才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