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掌门人左延安首次对外界袒露江淮汽车走到现在的六个不容易,以及盯准目标不放松的经营思路
ABR记者葛帮宁
沉稳做人、扎实做事,几乎所有接触过江淮汽车的人,都会对其如此评价。几年前采访江淮汽车掌门人左延安,亦留下此印象,当年他曾用“经营企业,如履薄冰”这句举轻若重的话来概括做企业的心境。
江淮一直在走薄冰,这是中国的经营环境和现实土壤使然。在中国做企业,尤其是没人疼的国有企业,似乎更难,它考验的不止是一个企业家的智慧,还有决胜千里的平衡之道——企业除了天生的逐利性,还不能失之公平;既要研究政策,还要深谙市场。
由是,过去几十年的商海沉浮,我们看到了不同企业家的不同打法:有的赤手空拳,有的白手起家,有的傍个大款,有的剑走偏锋,结果自然大相径庭。1980年代,像江淮这样的国有企业就有七八家,30年后,其他[综述 图片]企业早已烟消云散,惟有江淮。左延安说,江淮的做法就是“盯准自己的目标,不放松”。
内敛含蓄的左延安经常给江淮管理层灌输危机理论。他在内部开会,多次提到江淮走到现在的不容易。2010年3月8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左延安在北京开两会间隙,首次对外界袒露江淮的六个不容易以及盯准目标不放松的经营思路。
《汽车商业评论》:作为国有企业当家人,与民营企业比亚迪、吉利等相比,做同样的事情,您会不会感觉到受制约?这种制约会不会使您掉队,跑到第二梯队去了?
左延安:这句话翻译过来是不是,国企搞汽车搞不过民企?我觉得一个企业的持续竞争力不在于它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是一个基本理念[综述 图片 论坛]。
第二,现在外部市场环境越来越好,最起码对国内自主品牌来讲是这样。当然前些年为招商引资对合资品牌税收政策倾斜是另外一个概念。今后民企能做的事情,国企也不是说就不能做,只是没有一件事情好做。
再一个,不能简单去说国企或者民企,关键要看企业。国有企业类型也很多,有的企业有的是钱,但就是不愿意做事。拿江淮来讲,我在不同场合,曾讲过江淮汽车的不容易,归纳如下。
第一个不容易,(19)90年代没钱没厂,没有国家投资,没有地方建厂,你看哪个国企是国家和地方都没有投资而成长起来的?我看还没有吧。江淮就是这个底子。
第二个不容易,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江淮叫地方国有汽车企业,地方、国有、汽车企业,这三个前缀很重要,你们可以琢磨琢磨。当年大概有七八个国企,河北、广东、福建、浙江、湖北等省都有,现在只剩下一家了,那就是JAC。
第三个不容易,合肥市机械系统曾经有全国一流的机械制造企业,大家可能不清楚安徽拖拉机厂(简称安拖),当时国家领导人去安徽,一般看哪个厂?就看安拖。还有回力轮胎厂,也是国有企业,也是全国一流。但到今天为止,全军覆没。江淮就是在这样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
第四个不容易,我们的邻居,长期以来也是我们的正面竞争对手,他们是央企,我们是地方企业,(19)90年代人家卖50辆车,我们卖1辆车;但到2007年时,我们卖2辆车,他卖1辆车。
第五个不容易,哪个国企,政府不给他锦上添花,卸包袱?但江淮恰恰相反,从1994年开始,省市两地政府先后给8个困难企业兼并重组,好在没有把江淮拖垮,那么多人到江淮后有饭吃有活干,还享受企业文化的温暖。
有一次,我跟耿(昭杰)老在一起聊天,他说,你江淮还有一个不容易,没搞轿车时,就把商用车搞得这么好,这更不容易。这是第六个不容易。
实际上,民企之间也不一样。作为后进入者,他们没有框法,没有约束,他们有优势,他们颠覆了传统制造业的思维,所以做得很好。这恰恰是江淮人要学的,我取他之长,补我之短。
我还是那句话,不要老是在跑步的时候左右看,这样你能跑快吗?我们就盯准自己的目标,不放松,用余光看对手,不要被人家的套路打乱思路。我相信,企业的素质怎么样,就造什么样的车。我们不评价人家发展多快,快有什么不好?我们也想快点,但还是要持续稳健地发展。我相信,江淮坚持产品价值定位,把体系能力建设起来,持之以恒,朝着这个方向走,一定能做成世界级的汽车企业。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