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还在一片凄风苦雨中艰难挣扎的底特律,今年4月已经交上了一份几乎是5年以来最好的成绩单。曾经面临破产保护的通用和克莱斯勒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而去年底特律三巨头中一枝独秀的福特,更是实现了四个月33%的增长幅度,巨无霸一样的两巨头,曾经面临的破产震惊全球汽车业,而更让人震惊的却是航母一样庞大的企业,从濒临沉没到“咸鱼翻身”,居然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这一年里,通用和克莱斯勒究竟做了什么?他们卖掉了不挣钱的品牌,却保留了这些品牌最具价值的技术;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全球的技术资源,推出的新车马上可以拥有全世界所有最新的技术亮点;他们为对抗日系车的进攻,实施更加有吸引力的促销手段。而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车型和技术的的确确是他们自己的。而这些正是底特律能够迅速从一片“废墟”中崛起的核心因素。这些带给中国汽车企业的思索在哪里呢?
正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讲师凯利·西姆斯·加拉格尔表示所说:“他们(中国汽车企业)如今已拥有了世界级的贸易和制造能力,他们仍缺乏的让他们能够从零开始设计全新车型并将其组装生产的专门技术和系统集成。”而这种从零开始设计全新车型并将其组装生产的专门技术和系统集成,正是底特律重新站起来的绝对支柱。
中国蓬勃的汽车市场为全世界的汽车巨头所垂涎,众多合资品牌在中国的落地开花充分说明了这是一个多么火热的市场,自主品牌的破土而出也充分说明了这个市场具有多么大的包容力和能量。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就像当年的美国,汽车、洋房构成了当时美国梦的两个基石,而当今的中国,汽车也是许多人奋斗的理想支柱;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这也可能是一个最不好的时代,落后于汽车大国几十年的技术储备,让我们今天在独立造车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举步维艰,合资品牌以市场换取技术的手段推进了不少,但步子还不够大;自主品牌大踏步走出来的结果是根基稍嫌不稳。如果中国汽车市场不能这样火热的时候,如果中国的汽车市场面临底特律这样的“灭顶之灾”时,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呢?
看看底特律是怎么站起来的,也许正是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在火热的市场之外更需要思考的。(陈 雅)
丰富的产品支撑起低谷危机
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陷入危机,旗下品牌和产品太多是个重要原因,但时至今日,让汽车巨头们顺利度过低谷,回到正常轨道的原因中,旗下品牌多,产品线多依然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汽车产业发展前期,美国汽车市场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汽车品牌,也经历过竞争和大兼并的阶段。这一过程既淘汰了不适应市场发展的小品牌,也成就了真正的汽车业霸主。美国通用凭借强大的整合能力,消灭和吞并了众多诸侯,坐上了霸主之位,福特、克莱斯勒两大集团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汽车市场的更加多元化,特别是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后,对美国车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加上三大汽车巨头兼并和保留下来的某些品牌逐渐沦为边缘化的小众品牌,为汽车巨头们的品牌定位和品牌管理等方面带来了难题。破产之前,美国通用旗下共有9个品牌,但除了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和GMC之外,其它如悍马、土星、庞蒂克等实际上已成为通用的负担。
不过,多品牌运作也有好处。不同层面的品牌定位、丰富的产品线,让美国通用一直不离不弃地跟着市场需求前行,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期,旗下依然有很多车型足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这一情况在汽车发展历程中是个正常的规律。
当危机到来时,品牌的剥离、并购和重组也为企业带来困难时期亟需的资金问题。美国福特出售VOLVO、路虎、捷豹3个品牌,克莱斯勒联手意大利菲亚特,在减轻自身的负担时,也获得了可贵的周转资金。而在美国通用方面,主动的品牌取舍,令其赢得了起死回生的机会和重新发展的弹性时间。
很显然,假如是单一品牌在发展的进程中遭遇了破产危机,那么经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将很有限。相比之下,多品牌经营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雄厚技术储备成为新“引擎”
汽车消费一直在变化,尤其是在最近10年,新技术的出现和节能环保的倡导,对全球车市变革来说就是一台涡轮增压器。
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遭遇危机之后没有出现“船大难掉头”的尴尬,充足的技术储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和日系车、韩系车相比,美国本土品牌最大的劣势在小排量车型的产品线有所欠缺。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的迅速上涨和环保意识的流行,充分暴露了消费者的诉求和本土大排量车型之间的矛盾。
危机爆发之初,业内人士普遍对三大巨头的翻身存有争议,但是作为美国汽车业的“百年老店”,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在汽车研发过程中沉淀和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其中也包括了小排量技术和环保能源技术。比如美国通用的全球研发中心中,泛亚技术中心的地位越来越高,欧宝技术的应用比重越来越大,核心品牌等未来技术也开始得到大量采用;福特品牌后期的技术研发更倾向欧化;而克莱斯勒破产后选择了菲亚特进行重组,各自在小型车、小排量以及新能源产品上的调整都具备了快速进行的基础。
借助雄厚的技术储备,三大汽车巨头正是将技术储备当做了重整旗鼓的新“引擎”,使产品线得到了有效的补充,获得和日系车一争高下的新动力。尽管美国通用原先的大排量产品饱受诟病,但是短期内推出的和即将推出的新产品在节能、环保等方面依然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通用汽车副董事长Bob Lutz对此表示,通用汽车在海外市场拥有完备的小型及四汽缸车型产品线,这些新技术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自主,而且经过长时间的消化和沉淀形成的,随时可以得心应手地被采用。
全面促销夺回市场主导权
车市竞争从来不讲情感,适者生存才是最大的规律。
早在2008年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遭遇寒冬开始,日系、欧系、韩系品牌明显看到了争夺市场的机会,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一机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开始针对性明确地促销,短期效果非常明显,迅猛地提升了市场占有率。
不过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汽车企业对于生存机会的抢夺也是如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国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作为本土的龙头企业,对于市场竞争和打价格战的把握性更具有自主性和主导权意识,促销手段也更加多样化。通用自去年开始,就在美国本土推出一项新举措:客户购买新车可在两月内包退包换,范围包括通用旗下的所有车型。随后美国通用又发起了想消费者乃至经销商免息贷款及打折的方式促销,而关于重塑品牌形象等方面的营销手段也不断翻新。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通用全球汽车销量达到近200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美国市场同比增长达17%。4月,通用汽车以183614辆的成绩问鼎美国市场月度销量冠军的宝座,5月初销量继续增长9%。福特、克莱斯勒的发展状况也出现了类似的好转。
市场份额的变化,充分地反映出了两个问题:一是美国人对于本土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二是不同品牌竞争实力的对比。当然,对于美国通用的促销手法,其它品牌持有异议,认为其超越了正常的行业规范,但不可否认,其盈利状况和发展态势逐渐趋好。4月21日,美国通用宣布向美国财政部及加拿大出口发展公司清偿最后一笔贷款58亿美元,从而提前足额还清了所有贷款。
对于市场营销的主动性,让美国三大汽车巨头赢得了站起来的前提。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