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一路飘红,各大企业销量频发捷报,举国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之中,
这些成绩的获得不得不感谢国家给汽车产业的支持。有人说09年是中国电动车的元年,是企业重组的捷报年。盖世汽车网将会推出系列盘点访谈,敬请关注。本期特别采访了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总监朱四明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共同展望纯电动车的发展,探索海外并购的根本原因。
纯电动车短期内内不会有大规模突破
2009年国家出台鼓励新能源车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和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据悉,三年内中央将投资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及车用电池组等关键技术。建立生产体系,形成10亿安时高性能车用电池生产能力。逐步实现国产电动汽车产销规模,国内一线乘用车生产企业均应具备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出的能力及生产线。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这种转型会对产业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起步,并没有具备明显优势的技术方向,所以国家有关部委在选择具体的新能源汽车道路时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对各种可行的技术都予以一定的支持。
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有限公司研究部经理林华梁对盖世汽车网表示,电动车不会如现在预测的发展得那么快,其中因素有很多。首先是成本,纯电动车的核心技术是电池。而电池和电机的成本仍然不具竞争优势。消费者依然不会为高昂的科研费用买单。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充电站。国家电网称会在几年内在国内建三千多个充电站,但是还没有看到。大规模的充电站还没有建。
林华梁还和盖世汽车网分享了他对电动车的商业模式的研究。“现在电动车行业里面有个integrator,我们把他比喻为电动车产业中的电信运营商,由他来主导,和客户签个约,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他们用这样的模式来售车。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都在建这样的充电站。另外一个是电池置换(battery swap),完全把电池作为一种燃料,甚至不用充电,使用者可以直接去换电池。这些商业模式都在探讨当中,电动车在国内和国外都处于起步阶段,具体哪种会被确定下来还不知道。”
总的来说,因为电池成本及电机方面的技术限制,纯电动车不会发展得很快,短期内内,不可能有一个大规模的突破。
自主企业并购的根本目的
危机之后,包括美国、欧洲的诸多传统汽车品牌都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欧宝,悍马,沃尔沃以及萨博等传统品牌也都在积极的寻找买家,而中国的汽车企业就频频现身在了全球汽车业的大规模的收购兼并中。
对于兼并重组业内似乎关注度过于激烈,而且质疑声不断。一开始大多数人觉得只是车企为了吸引眼球的炒作,甚至是一场闹剧。随后海外收购的步伐越来越坚定的时候,人们怀疑资金,怀疑收购后是否都够驾驭。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Ellie Zhao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