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上“卖场”标签 区域车展:拨动车市神经
2010年06月10日 07:53重庆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当中国汽车以年销量突破1300万辆,向世界第一大市场冲刺的时候,各类地方性车展在各大城市迅速发展壮大。

广州、长春、成都、重庆、杭州、武汉等城市紧跟市场脉搏,在各自的区域显现出骄人的实力。与北京、上海等以首发最新车型和展示先进汽车科技发展趋势为主的国际A级车展所不同,各区域车展参展厂商更重视市场回报,不少厂商坦言:参展目的就是为了刺激销量。

初创时期:“价签”的遮遮掩掩

曾经在汽车行业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看一个车展档次如何,关键是看车展上的展车是否有标明价格的“标签”。于是这个小小的“价签”便成了曾经人们判断其为“展览会”还是“展销会”的重要依据。志在举办“国际展览会”的车展,当然希望最大限度地与“国际接轨”,对“展销会”的称呼唯恐避之不及。但作为区域车展,参展主力大多是汽车品牌当地经销商,“促进销售”是他们参展的主要目的,“销售情况”当然是评价车展好坏的重要标准。各地区域车展组织者们又不得不对经销商在展会上遮遮掩掩挂出的“标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定位初显:让利促成皆大欢喜

如今,除了北京、上海两大车展以外,国内几乎所有的区域性车展都有“价签”。大家已经心态平和地作出了最符合市场发展的决定。因地制宜,区域车展展示出当地最贴近真实的汽车市场行情,成为车企了解汽车市场的直观手段。

同时,几乎在每一个地方性车展上,厂商或经销商都会给购车者以较大的让利或赠礼,这就更调动起人们参观车展、扎堆在车展上购车的热情。一场车展带来消费者、厂家商家和车展主办方皆大欢喜。

对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小虞认为:中国这么大,面积相当于整个欧洲,而欧洲举办的有国际影响的著名车展就有日内瓦、法兰克福、巴黎等好多个,所以在中国,一些经济发达、汽车工业发展较好的城市举办一些各具特色的汽车展会,这是完全正常的。

植根区域:主导消费影响力突出

2009年重庆车展上共销售汽车近3000辆,成交金额高达5亿元;长春车展共销售5028辆,交易额8亿元,8天展会的总销量竟然超过了长春单月总销量的半数以上;成都车展共售出4512辆,5天的车展销量占据了成都单月汽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一;有着苏南第一车展的南京车展效应更是突出,销售汽车4882辆……

随后记者调查了长沙、武汉、西安近十个区域市场的车展发现,仅仅数天的展会销量都能达到当地汽车单月总销量的半数左右(对于乘用车往往超过70%),其影响力可想而知。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陈旭 采写

准确反映消费习惯

中国汽车市场很大,往往被汽车厂家们分为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四个大的销售区域,更有甚者将西南区独立于华南区域。如此的划分除了更高效地管理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区域的销售环境会存在巨大的差异。哪怕同一区域的两个地方的消费习惯都那么“格格不入”,难怪大多数商家都感叹全国市场要做好不容易。

区域性车展虽然辐射范围有限,但对于各个地区市场动向把握却相当准确。虽然在经过数月乃至数年的总结,各厂家会总结出一些区域市场的消费习惯,如:东部区域的消费者趋向实用型,小排量的车会好卖且利润可观;南部区域的消费者比较感性,喜欢大气动力足的车等等,但如此的经验总结往往出现信息滞后,当发现该地区的消费习惯改变的时候已被竞争对手抓住先机。而每年的各地区车展却能真实地反映出各地区消费者们消费趋向的变化。同时地区性车展如结合适当的广宣,在品牌提升和品牌诉求上将产生巨大作用。

另一方面,区域车展的规模化后,对于做大汽车市场这块蛋糕,厂家的投入可谓自己栽树自己乘凉。一场颇具规模的车展动辄数十万人次的参与,而展会所诱发的冲动消费会引发更多销售机会,相信这也是经销商争相参展的原因。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