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起,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研”)开始发布其统计体系下的汽车产销数据。中汽研数据公布三个月以来,其与中汽协数据“打架”的情况逐渐受到关注,两个统计口径得出的产量差异不大,但销量差异却非常显著。
以今年4-6月份数据为例,中汽研公布的汽车销量分别为138.87万辆、119.47万辆和113.20万辆,而中汽协的销售数据则分别为155.52万辆、143.84万辆和141.21万辆,也就是说最近三个月的销量“缺口”分别达到16.65万辆、24.37万辆、28.01万辆,差距逐月攀升。1-6月份中汽研和中汽协公布的累计销量分别为718.53万辆和901.61万辆,两个权威机构公布的上半年销量缺口高达183.08万辆,数据差异巨大。
对于同一个汽车市场,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销量似乎令人无法适从。实际上,产销数据出现差别主要是缘于中汽研和中汽协这两家机构对数据收集的方法以及对于库存量的计算存在差别。据悉,中汽研统计的销量来自能够代表实际销售状况的上牌数,统计来自一对一的VIN码与生产合格证;而中汽协的产销数据主要来自汽车企业自报。计算方法的不同导致销量的最终结果大相径庭。
从统计方法来看,中汽研销量数据以上牌量为基础,因此能够较好的反映零售销量;而中汽协的销量则涵盖了批发零售两方面。因此,中汽研与中汽协的销量缺口,可以理解为零售销量与批发销量之间的较大差异。进一步来看,批发和零售之间的差异实际上能够反映经销商库存水平,而“批零差”4月以来的持续攀升则意味着经销商库存的不断累积。实际上,经销商库存压力的增加从二季度以来掀起的降价潮中也可见一斑。
今年以来,由于小排量车刺激政策取消,而产能大幅扩张,再加上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汽车消费开始偏于谨慎,库存快速攀升。按照中汽研数据,截至6月份,国内汽车库存已经达到130万辆。在这种情况下,4月份以来车企纷纷减产以积压库存。但是,在预期车价下调的背景下,消费者持币待购情绪增加,更加剧了销量的回落,从而导致库存压力从车企逐渐传导至下游经销商,“批零差”的扩大恰是库存压力向下游转移的有力印证。
一个市场,两个销量,并不矛盾。中汽研与中汽协的销量“打架”只缘于从不同角度分析市场,而销量“缺口”的扩大则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当前市场经销商库存持续攀升的严峻局面。随着汽车产量的不断回落以及降价促销的进行,经销商库存压力有望在四季度的销售旺季得以缓解,期间“研”“协”销量差的变动或许能够成为判断库存压力乃至行业景气度的指标之一。中汽研和中汽协公布的汽车销量对比汽车销量4月5月6月1-6月中汽研(万辆)138.87 119.47 113.20 718.53中汽协(万辆)155.52 143.84 141.21 901.61缺口(万辆)16.65 24.37 28.01 183.08
相关报道: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李波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