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属于 自主的只有30%
2010年07月21日 00:00北京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比于北京、上海等车展的高人气和高收益,自主品牌车展似乎略显羞涩,但贾庆林、李长春等国家领导人的到访,则令车展的始作俑者——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激动万分,徐老爷子欣喜之余,还不忘告诉记者,“目前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属于中国自主车企的大概也就是30%左右。大部分街上跑的车,它的知识产权都是属于合资品牌大企业,我们的自主汽车产品还跟国际大品牌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徐老爷子认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排名虽然居于世界第一,但非汽车强国。中国要有发展观,造自己的车,不能急功近利地只看目前市场的表面繁荣,而这些繁荣的背后是中国“加工厂”、“外国车企的利润中心”。徐秉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7年,中国的汽车产量为888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12%。在这888万辆汽车中,乘用车为638.11万辆,其中自主汽车为163.8万辆,也就是只占25%。今年上半年的数字是800万辆,以2007年的基数推算,徐秉金认为,在一年1300多万汽车当中,真正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也就是30%左右。徐老爷子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不能因加入WTO后,别人就长驱直入地进来了,而我们中国企业却变成了观众、二等公民,没有话语权了。”

正是基于这份忧虑和一个退休老人对自主品牌的企业责任、社会责任的期望,徐秉金联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董事长任洪斌向邹家华提交了一份“关于举办建国60周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览”的建议。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徐秉金拿到了由邹家华关心和推动下的相关部门的批复,包括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的支持。三大部委决定2010年的7月15日-19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

徐秉金告诉记者,“我鼓励大家一起做自主车展的目的,一方面希望把自主汽车企业的领导、产品、技术以及关注自主企业和产品的用户、媒体都聚集在一起,解决自主汽车产品‘不好卖’、‘卖不出去’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让大家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汽车的大国和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把大家从急功近利的焦躁中拉出来……”文/本报记者 李东颖

摄影Jessica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最根本的还是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产业链。

●创新要靠技术积累 把别人的技术做成自己的技术

谈到自主品牌的未来,与会的政企研各界都把“创新”和“技术”摆在了突出位置。李刚认为创新过程有三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第一个是在大专院校和基础单位完成的原理创新;第二个是在专业的科研机构的产品创新;第三个是由汽车企业完成的产业化创新。

董明华希望自主品牌一定要踏踏实实进行技术积累,尽快从模仿升级为创新。董明华认为模仿只是我们发展过程当中一个手段,一个过程。

谈到技术,徐长明希望自主品牌“把别人的技术变成自己的技术,而不是仅仅把别人的产品变成自己的产品”,“从低到高,一个一个做,确保做一款车成功一款”。

王建钧与大家分享了比亚迪在技术积累的发展经验。“比亚迪从2000年开始电动车电池的研究,当时并不被业界看好,十年以后,比亚迪的坚持得到了市场的初步认可,在2010年业界都关注新能源时比亚迪的电动车便备受瞩目”。

●零部件与整车唇齿相依

董明华认为零部件和整车双方一定要形成战略的唇齿相依的关系,这方面自主品牌做得不是太好。零部件需要整车的拉动,如果脱离整车,零部件自己搞自主创新等于是闭门造车。上汽执行副总裁陈志鑫也认为产品的竞争力光靠整车厂的努力还是不够的,上汽与近百家零部件长期合作积累,其中很多是世界五百强,通过建立供应商评价配套体系形成了上汽自主品牌供应商队伍。

●政府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

政府采购中自主品牌汽车还没有达到一定比例,徐长明建议政府尽快出台实质性的政府采购自主品牌车计划。

董明华对于政策支持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都是中国的企业,以后政策都是普惠制的,我们政策不可能只补贴给自主品牌不补贴给外资品牌。"因此,在相同的产业支持政策下,质量较好的外资品牌车也许从中更受益,所以自主品牌不能抄近路,而是要把技术做好,把竞争力平衡上去。

文/吕利丹

本报记者

李东颖

和合资品牌相比,自主汽车在技术上没有核心竞争力,产业链上也比较薄弱。随着政策在节能环保低碳上的标准提升,自主品牌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也剧增。

●跨国企业不会出售核心技术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李刚认为自主品牌的更新换代落后于跨国公司,”国际公司都面临一个换代,大概2012年到2013年,现在各大公司都在做生产准备,有的已准备到末期了。这时候靠引进已不可能,我们只有自主创新。“董明华也认为技术创新是自主品牌的一道坎,”我们已对跨国公司构成了一点威胁,他们不会把核心技术卖给自主品牌,我们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节能环保低碳安全标准越来越高

“进入本世纪开始,节能将作为一个重点了。从政府方面来说,我们也必须要在标准和税制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调整的结果肯定要对产业起到一个压力的作用”,李刚认为目前的税制难以带动节能低碳,税制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徐长明认为自主品牌在节能、环保、低碳和安全技术上弱于跨国公司,随着我国也做出了碳排放的标准的承诺,这也将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合资品牌不断下探

十万元以下市场已血肉相搏

“合资品牌的产品不断地在下探,在十万块钱以内的市场竞争不能用白热化形容,已经刺刀见红了”,北汽控股副总经理张欣这样谈到自己对目前竞争态势的感受。徐长明介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视。今年继大众之后又会有本田日产现代三大公司在中国产量超过本土,很多大企业都开发了七八万块钱的车,这些都将会对我们自主品牌形成很大的一个压力。”

●高端零部件由外国垄断

徐长明谈到比较薄弱的自主产业链问题,“自主品牌整体产业链上竞争合力相对较弱。在制造环节差距在缩小,但是在前面的研发、零部件的供应、汽车金融等等,整个产业链来讲,跟合资公司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董明华对零部件供应这一环节十分关注,强调零部件的技术可以左右整车的发展”。从市场上看,高端车基本上都是外资的零部件,涉及到节能、排放、安全的零部件基本都是由外国垄断。“

自主品牌若能抓好国家新能源战略发展机遇,做好国际国内市场,未来中国必能成长起来可与当今跨国汽车巨头匹敌的自主汽车品牌。

●更多产业政策正在修订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常晓村和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处长钱明华共同解读了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常晓村论证了上半年汽车流通政策效果已逐渐显现的观点,并相信中国汽车还会在若干年内保持一种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汽车下乡政策进一步完善以后在农村还大有天地,大有市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的以旧换新政策将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国家还会加快培育二手车市场,加快二手车的流通。

对于汽车产业政策的未来走向,常晓村介绍目前国家在抓紧修订和出台包括报废机动车的回收办法,包括汽车的报废标准,包括汽车品牌管理办法,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修订,有的列入国务院立法重点,有的已经列入部门的重点规章,在今后不久的时期,有可能陆续出台。

●汽车消费大国有望成为出口强国

对于中国未来的汽车市场,徐长明用一组的数据展示了他眼中的未来市场潜力,“欧洲主要国家和日本千人汽车保有量都在六百辆左右。如果按千人三百辆,我国保有量将达到4.5亿辆。一般城市一辆车用4到5年,大概一年销售量将在三千万辆,未来十多年我国汽车市场每年将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在国际市场上,未来我们出口还会保持比较好的一个发展趋势,像德、法、日、美、韩等有国内大市场的国家,都是汽车出口大国,我国有国内大市场做依托,为我国成为汽车出口大国奠定了基础。

●与跨国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一同起跑

徐长明认为,自主品牌企业和跨国公司新能源领域处在同一起跑线,新能源加入发展之后,对我们自主品牌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特别是我们国家最近出台力度相当大,超过任何国家。在新能源车,包括PDV这些汽车上,新能源汽车发展对自主品牌发展也是一个机遇。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