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远:坚持五菱合资模式 走汽车强国之路
2010年08月10日 14:41中国经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近年来,关于五菱出让股权的消息,真真假假,传闻不断,最近五菱中方股东终于有了“不出让”的明确表态,大家心里才终于踏实下来。

照理说,一家股份公司股东间转让股权,完全是股东间的事情,无须别人说三道四,横加干涉。但是上汽通用五菱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股权结构很“另类”,是唯一一家“中中外”整车合资企业,中方绝对控股,中方全权管理。也就是说,这是唯一一家中方有充分话语权的整车合资企业,所以大家格外关注。

这些年,由于上汽通用五菱办得很成功,不仅是中国第一家年产销量过百万辆的单一企业,而且盈利率和赢利额双双超过了上海大众,上汽通用五菱的股权便很让人眼热。作为股东之一,通用汽车希望增加其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比,也无可厚非,但中国合资政策的底线是外方持股不能超过50%,并不意味着外方持股一定要达到50%,尽管目前的汽车整车合资企业股比几乎都是对等。

过去,我们不赞成五菱转让股权给通用,还仅仅是从中方股东的经济利益出发,考虑持有上汽通用五菱这种绩优股,对广西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能起到“酵母”的作用,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分配上也可以持续获得利益。通过对上汽通用五菱发展模式进一步考察和思考,我们认为,问题远不止如此。

近些年,大家常常痛心地说,中国汽车“市场换技术”没有达到目的,中国的市场是“换”出去了,满世界跑得全是跨国公司品牌的车子,我们希望得到的技术却没有换回来。原因就在于允许在合资企业中外资占50%的股权。表面看这似乎是一种双方平等的合作,但是由于技术来自外方,产品品牌是外方的,外方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因而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从合资企业中人员安排就可以看出,通常财务、技术、配套和销售等要害部门基本都在外方人员掌管之中,中方往往是做这些部门有职无权的副手,在企业里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有限。在这样的合资企业中,外方更多关心的是开拓市场,把他们所拥有的品牌做强,占领更多的中国市场,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传播技术。合资企业里的中方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尽全力推广外方品牌,尽可能多的把别人品牌的车子卖到全中国各个角落。比如上海大众引进斯柯达品牌,合资企业一年不惜投入数亿元推广品牌,愣把一个三流品牌炒成了“名牌”,可是中方从中得到了多少好处?可以说,这样的合资企业办得越好,外方的品牌就越强势,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就越大,而中国离汽车强国的距离就越远。

再反观上汽通用五菱合资模式,中方两家股东股权合计占66%,绝对控股。在这家企业里,管理由中方主导,中方有充分的话语权,产品品牌也来自中方,外方提供的是技术、管理经验和开发体系的支持。为什么“五菱之光”和“五菱荣光[综述 图片]”两款车型一年能够销售90万辆?就是因为借助了通用的技术平台和管理经验,应用了通用的体系改造了这个产品,通用技术人员还直接参与了产品的改良和改进,这是纯粹中国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也就是上汽通用五菱能够技压群芳、超越所有同行的原因之所在。当然通用汽车也得到了他们想得到的中国市场,这真正是他们用技术换来的市场。这种合资企业创立的品牌,例如“宝骏”,虽然属于股东共有,但中方绝对控股,理所当然的是中国自主品牌

这里还要指出的是,尽管在这家合资公司中,通用汽车的股比不像其他跨国公司那样高,他们增加股比的想法目前未能实现,但是,对履行股东的义务,通用汽车没有丝毫的懈怠和打折扣,更没有以终止合资相要挟,在技术输出方面比任何其他跨国公司做得都更好更多。这说明中国在合资道路上应当、也完全可以坚守和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一些跨国公司侵害中国利益的做法,完全是被中方人员惯坏的。

上汽通用五菱给我们提供的思考,绝不是多分少分点钱的问题,而是彰显了中国走向汽车强国的正确路径。由这种企业主导的汽车产业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的汽车产业。如果中国大地上跑的都是跨国公司的品牌车子,即使市场规模做到2000万辆、3000万辆,甚至5000万辆,和现在1360万辆并无本质差别,充其量中国只是世界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而与汽车强国沾不上边。上汽通用五菱的合资模式,才是实现当初“市场换技术”目标应有的合资模式。

上汽通用五菱为中国汽车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合资模式,我们只有坚持这种合资道路,并使其发扬广大,中国汽车强国之梦才有可能圆。我们提出保卫五菱股权,就是保卫这种合资模式,就是保卫中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通道。(程远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程远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