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车即将重出江湖 产业化仍遥远(3)
2010年08月13日 10:48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以商养研“捱”到量产

但是,不管前景多么美好,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化的那一天还很遥远。那么,致力于这方面研发的企业如何“捱”到那一天?

田丙伦告诉记者,上海攀业氢能源从一开始就有清晰的认识:必须通过半生产、半实验,开发更易商业化的产品。据了解,在做小型车的同时,攀业氢能源一直在探索燃料电池其他的商业化可能。

一次偶然的机遇,田丙伦听做通信电源的朋友说,国外现在也采用氢燃料电池作为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经过调查,田丙伦发现这一行业有机可寻。据了解,目前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以铅酸电池为主,但铅酸电池回收可能带来污染,而燃料电池的初期投入虽然比铅酸电池高25%,但整个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比铅酸电池低了20%左右。

据预计,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市场每年可达2亿~3亿美元,如果打进这个市场,前景不可限量。据透露,目前攀业氢能源已经给相关给通信企业生产备用电源的企业配套了燃料电池,目前燃料电池备用电源已处在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的试验阶段,之后还会由各大运营商试用,预计一两年后能启动商业化配套。不仅如此,由于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涉足该领域的企业,攀业氢能源还参与了行业报告的起草,目前,该行业报告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标准设立的前期阶段。

田丙伦介绍,目前,进入这个细分行业进行竞争的多数都是国外企业,由于国外投入大、起步早,批量生产的能力更靠前,但是在价格上国外企业并不占优势,“我们有人力成本和材料国产化后成本较低的优势,相信稍微发展一下,我们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国家来说,也肯定希望培养一家国内企业发展这个产业,否则一旦国外企业抢占了市场乃至话语权,主管部门就会变得很被动。

政府资金的力挺

“不做不知道,越做发现水越深,做氢燃料电池车的投入实在太大了。”上海新源动力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军说。

上海新源虽然有上汽那样实力雄厚的大股东,在“十一五”也得到了科技部的支持,但是也一直在为研发资金奔忙。胡军告诉记者,如果有风投进入最好,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寻找新的赢利点。据透露,公司目前正在探索将非燃料电池系统的相关技术移植到相关行业中,以进入新的产品圈。目前上海新源有一支专门的团队在做这件事。“应该是智能物联网方向,希望今年能拿到订单”,胡军希望,在经费不连续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实现自我周转、自我供给,能把氢燃料电池的研发进行下去,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水平,使其早日实现产业化。

“我们与一些大学研究所不同,他们是以项目为导向,因为拿到项目就意味着拿到了研发资金,但往往不能持续进行,项目一结束可能就忙别的事了,我们必须以客户、应用为导向,不然企业会死掉,根本等不到曙光来临的那一天。”田丙伦说。

不过上述两家企业都提到,之所以能撑到今天,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给了很多支持。其中,上海新源在“十五”和“十一五”都得到了科技部863项目资金的支持,也得到了上海市科委、经信委新能源推进办等政府部门的支持。“很多城市在推进该技术时,地方政府对氢燃料电池行业的重视与上海没法比,这也是为何氢燃料电池行业企业在上海发展得较好的主要原因。”胡军说。

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他城市都是在科技部补贴后地方再按1:10的比例给予资金支持。而上海则是以1:1的比例予以支持。

田丙伦告诉记者,虽然攀业氢能源没有863项目资金支持,但上海的经信委等主管部门给予了包括资金在内的大力支持,“上海对民营企业的开明态度,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都是对我们很好的支持。”此外,上海工业基础强,配套方便,也是一大优势。“在上海如有特殊加工,收费并不高,而在外地如果要找个配套企业做特殊加工,收费是上海的好几倍。”田炳伦告诉记者。123 上一页 下一页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综合报道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