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抄底与丰田提价折射跨国车企经营策略
2010年08月23日 10:57经济观察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8月18日,上汽与通用签署了一份联合开发新一代节能动力总成的技术合作协议。因为双方约定“将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知识产权”,这被视作是中国车企与国际汽车巨头签署的第一个“平等”的核心技术联合开发协议,可以载入中国汽车史册。

同样在上周,一件发生在丰田身上的事情也非常值得关注。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今年整车价格不断下调的丰田汽车,却悄悄地将部分零部件价格提高了5%-10%,堤内损失堤外补,难怪丰田对提升今年全球的利润目标很有把握。

上汽通用合作与丰田零部件提价,这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却反映出中国汽车业当前最为重要的利益纠葛。靠对外合资壮大起来的中国汽车业,不时要面临着与跨国车企们的利益分配问题,而这个利益不仅仅是钱,还包括话语权、技术研发、长远发展规划等方面。

显然,上汽与通用的合作是件大好事。因为以往中国车企签署的此类协议,多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处于技术弱势的中方并不能真正与外方平等共享权益。而整车降价、零部件涨价的丰田,则代表了典型的跨国车企生财之道:将利润从合资企业转移到其独资或者有利益关系的零部件公司。

大凡合资项目,在表面上都是各取所需的合作。在上汽和通用的项目中,两者目前都缺乏小型高效发动机和双离合变速器的技术,而这又恰恰是中国汽车最热门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了对抗大众、丰田,对中国市场颇为倚重的通用汽车也只能开放技术平台,让上汽参与通用全球的技术布局中。而对于上汽来说,这些研究成果也可以应用在荣威自主品牌上。

但在深层次上,真正促成此次合作的,还是上汽与通用在话语权上的变化。可以说,这是上汽借金融危机“抄底”的继续。当时,通用陷入破产保护的深渊,中国市场就成为了其全球唯一的救命稻草。上汽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通用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

于是,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汽成功地做成了三件大事:促成通用转让其上海通用1%的股权,从而使上汽拥有了上海通用51%的控股权(传闻中,这导致了反对此事的原通用CEO韩德胜离职);通用将其国际业务总部放在上海,统领除了北美、欧洲之外的全球业务;联合上汽共同开发印度市场。此番,上汽又成为通用的技术合作伙伴。如果上汽再能参与到年内通用的IPO之中,借机成为通用的股东,那么上汽将会成为中国车企此轮海外“抄底”浪潮中的最大赢家。

当然,通用也不是“洋雷锋”。这些看似妥协的合作背后,是通用在中国市场日益壮大的事实。以去年通用的经济实力,如果不在战术上让步,是很难取得在中国市场战略上胜利的。再者说,这些转让到上汽的技术,又不是通用最为高精尖的新能源技术。可以说,通用汽车用联合开发印度市场之类远期支票,换来了摆脱破产的短期利益。

而“整车降价、零部件涨价”之类的做法则代表目前绝大部分跨国车企的经营策略。此前,包括大众现代等在内的跨国车企们都曾借此攫取过远超于中方合资伙伴的巨额利润。近年来,尽管中国车企话语权不断增加,但是在关乎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有技术、有品牌、有资本的跨国车企还是具有绝对的优势。

典型的做法就是,跨国整车企业进入中国的时候,往往会把国外的上下游相关公司都带到中国来,而这家整车厂再以投资的形式在上下游公司中参股。即便是强大如一汽、上汽这样的中方集团,也要接受大众、丰田等汽车巨头在发动机、变速器等配套零部件企业上控股的事实。

具体到此次丰田零部件提价,虽还不能断定是否存在蓄意 “转嫁成本”的问题,但导致的结果是,既损害了现有车主的利益,也让人感到刚刚走出“召回门”的丰田“不厚道”。

(经济观察报)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耀东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