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国内出现的新一轮“造车运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日前指出,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国内汽车企业的快速扩张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坚决抑制。据调查,我国主要30家汽车企业(集团)2009年年底形成整车产能1359万辆,2015年年底规划产能3124万辆。全国有27个省、区、市生产整车。主要集中在东北、京津、华东、华中、珠江三角洲和重庆市六个地区。根据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所了解的规划情况来看,“十二五”末期规划产能已经远远大于市场需求。
有专家认为,本轮汽车业产能过剩,实际上从深层次体现了中国汽车业沿袭旧有惯性,单纯复制数量增长只求做大的落后模式,以及汽车经济在中国鲜明的“区域经济”特色。如果不及时从产业、市场的宏观层面遏制这种低水平恶性竞争趋势,中国汽车业的结构调整将在产销量的高速膨胀中误入歧途,错过实现战略转型做强、做精的最佳机遇期。
确切说,一个竞争充分的汽车市场很难摆脱一定比例的产能过剩,也因此,抑制汽车产业产能过剩,成为调整汽车产业结构,实现汽车工业科学发展的首要问题。但是,由于汽车工业具有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特点,发展汽车工业不仅能够给地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带来地方劳动力的大面积就业,正是因为汽车工业特有的经济、社会效益,大规模发展汽车工业就成为地方政府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利益驱动下,规划产能被盲目抬高。汽车工业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市场的轨道,而成了有些地方政府政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抑制汽车产能过渡扩张,就需要企业、市场、政府来共同应对解决。
汽车行业产能过剩还有一个表现,就是银行的过多放贷使汽车行业的投资居高不下,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投资过热,加剧了信贷风险。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已经增长44.5%,而用在汽车业的资金大部分都来源于银行贷款。在有关部门规范“打捆贷款”之前的今年一季度,银行业就已经完成了全年信贷投放总量的一半,可见银行贷款投放力度之大。在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汽车行业的投资过热也就在所难免。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信贷增长成为抑制产能过剩的一条道路。有专家指出,只要对汽车行业减少贷款力度,就会影响其进一步扩张,从而把过剩产能降下来。同时,本刊认为,遏制本轮汽车产能过剩,还是要依赖市场之手调节。主管部门应当利用更严格的准入门槛和更高的产品标准,抑制、淘汰地方投资冲动导致上马的低水平落后产能。还要坚决避免政府的财税、土地等优惠政策用于企业扩大产能等手段来个多管齐下方能起到效果。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