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二号 无车日背后的荣光与尴尬
2010年09月25日 13:30长沙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这个中秋节恰逢全国第四个“无车日”,多个城市参加无车日活动,长沙也不例外,记者发现,在双号禁行路段,道路交通状况前所未有的好。

1998年9月22日,无车日活动起源于法国巴黎,此后逐渐成为一项世界性环保运动。2007年9月22日,我国开始施行首个无车日活动,并确定每年的9月22日为全国“无车日”,今年我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交通,低碳生活。就现实而言,这一主题无疑十分必要而迫切。长沙在“低碳、环保”的追求之路上,已经启程。

平心而论,实践“绿色交通,低碳生活”的最好方式,就是多乘公共交通少开车。再联系到此前各地的交通拥堵,就能更加体会到多乘公共交通少开车是多么必须。往前追溯,京藏高速公路大堵车,一堵就是数日,堵得举世震惊,连不少外媒都关注和感叹。随着各大、中城市都面临交通拥堵的难题,以无车日为契机,重申和思考城市交通难题,很有现实意义。

有专家直言不讳,“归根结底是城市规划问题”。因此,解决拥堵难题首先还需要城市规划趋向合理。城市规划是个系统工程,其中一点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真正确保公共交通。只要把公共交通放在优先位置,政府舍得投入,舍得开辟公共交通线路,葆有公共交通的公益本质,就必然会吸引市民乘坐,但观诸一些城市,即便是公交专线也被公车和私车占用。此外,确保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有足够的空间。遗憾的是,在不少城市,压缩甚至取消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占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停车等现象比比皆是。谁都知道骑自行车出行是天然绿色的生活方式,既可锻炼身体又可节约能源,但面对日渐逼仄的行路空间,自行车爱好者只能徒唤奈何。

此外,我们应树立对汽车文明的正确看法。我国现有车辆多,且增速惊人,以北京为例,去年全年净增机动车51.5万辆,目前机动车已经超过450万辆。据悉,北京市区交通拥堵时间已达每天5小时,令人恐惧。适当控制机动车,实有必要,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不少地方把汽车产业当做支柱产业,极力鼓励人们买车,另一方面又希望买车之后少开,甚至不开。这真是一个悖论!一方面不希望人们开车,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又跟不上,无法满足要求。这又是一个悖论!如今,一度以“车轮上的国度”为荣的美国人,也开始慢慢反思“汽车轮子上的生活”。如何正确对待汽车文明,不只是普通国人的事,更是政府部门的事。

无车日承担着巨大的使命,它是光荣而又尴尬的。如何避免无车日活动惊鸿一瞥,如何让无车日精神得到有效传承,如何直面汽车社会的诸多难题,如何破解日益严重的环保、资源和交通困境,单靠无车日,显然是不可承受之重。那么,该怎么办?谁来回答?(作者:王石川)

(长沙晚报)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