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控股更名为北汽集团 集团化发展战略深入
2010年09月28日 14:33千龙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9月28日,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公司更名为“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意味着北京汽车工业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将进一步深入,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集团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名称的变更,同时也彰显了北汽致力于通过有效整合诸多资源,全面提升北汽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集团化探索

对于北汽控股的更名,业内专家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北汽旗下资产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较为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此时实施更名正逢其时。

北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工业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此前已经走出了集团化发展的雏形。

从1958年6月20日,北京汽车人自主研发的“井冈山”轿车驶进中南海,接受毛主席等开国元勋的检阅至今已有50夺年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以为共和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贡献为己任,北京汽车先后研发了BJ212越野车、BJ130轻型卡车,填补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空白,奠定了北京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轻型车生产基地的基础。

1984年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诞生,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也是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前身。4年后,北京汽车制造厂和北京摩托车制造厂合并组建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并在1996年按照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了北汽福田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此时的北汽已经是拥有整车生产能力,越野、轻卡、商用多种车型的实力汽车企业。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北京汽车工业公司改称北汽控股,先后与韩国自动车株式会社、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合作,扩大发展领域。北汽集团经过50年的发展,已逐步积累起庞大的资产规模,为北汽的集团化战略奠定了一定的资产基础。

但由于北汽资产结构的相对分散,北汽也只变成了徒有其名的“控股”。他更多地只是履行政府赋予的出资人权力,无法形成一个集中科学的管理机构,建立企业决策体系,深入企业经营管理。

“十一五”以来,北汽控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产业结构和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整。2006年底,现任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上任后,提出了 “走集团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以及构建整车制造、零部件发展、研发、服务贸易和改革调整五大平台的目标。随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海纳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北汽鹏龙汽车服务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成立,2009年,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大关,营业额突破1000亿关口,北汽集团化战略逐步成型。

水到渠成

虽然当年的“走集团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仍然是在控股公司框架下进行的,但他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却为今天的集团化发展战略打下了一个基础。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也正式更名为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意味着北汽的集团化运作迅速由虚转实,并将在人才吸引、产业链完善及收购重组中,发挥出更加高效的运营效率。

“北汽控股更名为北汽集团,是北京汽车工业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突破,找到了北京汽车、北汽集团作为北京汽车工业的一个中枢的真正的功能定位。”徐和谊说。

分析人士认为,北汽集团的正式运营利好显著:一是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调整,北汽集团将正式作为企业经营主体,履行对各全资、合资、控股、参股企业的管理职能;二是有利于对集团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三是有利于形成管理机构和决策体系,协调统一发展;四是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吸收引进;五是有利于对北汽品牌的管理发展;六是有利于资源优化。

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北京汽车工业拿过许多的“第一”。国内第一辆轿车是北京生产的“井冈山”牌; 212型越野曾经是全国销量冠军;全国第一个合资企业是北京吉普;北汽福田是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和全球的商用车老大;即便是2002年成立的北京现代也创下了成长速度的神话。但在这些单项冠军的背后,却一直未能形成一个团体的拳头。

北汽集团的正式运营,不仅有利于北京汽车打造成为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势集团,最简单的话叫做大做强,还能为下一步走国际化,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根据北汽集团规划,集团今后将依托北汽股份公司和北汽福田两大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业务,完善和打造产业链,力争到2015年进入世界汽车行业排名前15位,进入世界500强。

一个有特色、高水平的全国汽车行业一流企业集团正在形成。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