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拥堵原因多种 治堵关键在高效
2010年10月13日 15:41解放网-新闻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秋与国庆假期接踵而来,也许是前期有关北京大堵车的广泛报道,使得人们觉得这个长假的道路交通情况还算不错,但仔细想一下,除了堵车不是一个单纯的道路挤满车开不动的问题,还有不遵守交通规则、停车难、道路标志不清等众多问题。

这些问题纠结在一起,才集中体现在如今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向全国各地蔓延的堵车问题。

不过,堵车其实已经不是突然出现的难题,远有海外大城市的经验教训,近有国内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汽车的迅速增加而带来的交通困扰,只是有关各方在应对这一难题时是“越疏越堵”,未见明显的超前疏导的效果,于是演变成为今天更加难以处理的格局。仔细分析一下,尽管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里的交通管理手段并不一致,但海外各国行之有效的方法,几乎都被使用了起来:从最为基础的兴修公路、设置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到限制汽车上路的数量,乃至更加软性的鼓励公共交通、提倡各种形式的“绿色出行”等,都已被使用。当然这些手段中有些只是刚刚开始尝试,有的也还必须加以完善,充分地发挥作用则还有待更长的时间。

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海外媒体就21世纪的汽车为主题询问了当时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的掌门人,得到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与眼下没有什么不同,依然是一个车壳加四个车轮,原因是道路的情况没有变化,在上面行驶的车当然也不会有本质的大变。从这个逻辑上说,未来有关道路交通的各种管理手段其实也不会有太多的新变化。

不过,对于眼下的交通管理来说,一个必须要有的变化是协调各个不同的条块以组织成一个高效的交通系统。以道路为例,虽然路拓宽了,但行人、自行车与汽车混行的局面使得堵车的情况依然严重,而道路之间的协调与交通标志及信号的不合理更是影响了道路的通过效率。人们或许在欧洲与日本、新加坡都见识过高效的交通组织——在周末的道路上,大量汽车排队慢行,但一过一个瓶颈,车速立刻快了起来。相对来说,国内的堵车往往可以用全程蠕动来总结。其间的差别,完全在于交通组织效率的高下差别。由此来看,在有效创新手段缺乏的情况下,提高效率是改善交通的关键问题所在。

(丁之方)

欢迎访问凤凰网科技2010通信展专题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丁之方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