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道路拥堵的原因,上周五的《汽车时代》“车之惑”专题中,本报已有专题讨论,在此不作赘述。本期,本报将各种观点进行综合,力图为政府的决议出谋划策。
需要指出的是,本报认为,下列六项举措,都只能对车辆拥堵的现象起到部分效果,综合规划整治、提升开车人和行人的交通素养才能治本。
一、 提高购车税费
推荐度:★☆☆☆☆
短期可行性:★☆☆☆☆
记者认为,目前车船税法草案按照排量划分税费等级的方式容易产生两种后果:其一,自主品牌车型由于同排量价格较低,同排量同等的税费水平极可能变相抑制民族汽车工业。其二,鼓励小排量车发展的税费政策未必能减少汽车数量——南京一位经销商总经理便明确指出,提高入门级汽车购置门槛,即限制小排量车的增速,让一部分人“买不起车”才是“正确”的方法。
二、提高车辆上牌门槛
推荐度:★★☆☆☆
短期可行性:★★☆☆☆
无论是上海长期实施的“私车额度”(民间称为“牌照拍卖”)政策,还是有关人士提出的“限制私家车过快发展”,核心都是抑制汽车销售与购买。
不可否认,这些举措在短期能起到一定效果,但记者认为,这些举措都有其片面性:如上海近年来中高级车比重增加、小排量车难得一见便是该政策变相产生的后果。
三、限制企业单位停车位
推荐度:★★★☆☆
短期可行性:★★★☆☆
有这样一则统计:东京的汽车数量大约是北京的3倍,但车辆的年均使用里程却只是北京的1/4。由此不难推测,北京的实际交通流量远大于东京。东京约束车辆使用的方法是,对各大公司提供有限的停车位。许多公司只有董事长、总经理才有专属车位,普通员工要想开车上班,只能四处寻找公用停车场,不仅费金,而且费时。
四、提高市中心停车费
推荐度:★★★★☆
短期可行性:★★★★☆
平心而论,南京市区内公共停车场价格不低,新街口附近的停车费甚至达到2.5元/半小时,一个工作日的停车成本约50元,每天停车成本甚至超过偶尔违停被抓。
不过,由于许多露天停车场收费标准随意,收费员的“友情价”对经济压力不大,许多白领每天开车上下班。此外,交警出勤频率不高,刮风下雨天往往难见其踪迹,综合来看,开车上下班成本并不可怕。因此,加强管理体系,切实抬高停车门槛,不失为限制车辆使用的方法。
五、合理规划公交线路
推荐度:★★★★☆
短期可行性:★★★★★
目前南京有200多条公交线路,其中相当一部分线路设置并不合理。去年年底,一位公交车司机李师傅便提出,合理规划后,46条线路便足够了!同时,一些公交站点也可以取消,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约1/3的车辆进站时间,且可避免公交车进出站引发的交通拥堵。
六、立体化交通建设
推荐度:★★★★★
短期可行性:★★☆☆☆
除了建设地铁、发展常规公交外,其他公共捷运工具的发展也是解决方案之一。据了解,前段时间引起热议的“立体快巴”已经通过安全性检测,在不久的将来有望投入使用。相信类似的发明能更多地利用城市道路纵向空间,一定程度上减少路面拥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