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到9日,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在深圳举行。在这次以“可持续动力革命”为主题的大会上,220辆新能源汽车的集中展示,给人们勾画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全球电动汽车的热潮兴起,得益于世界各国对发展电动车认识的逐步统一。“汽车产业转型方向和路径已经统一:那就是以混合动力、纯动力汽车,燃料电池为代表的电动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动力、能源系统的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本届电动车大会上表示,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升级的主要途径,纯电动包括插电式深层次的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战略的主流,而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制高点。
全球汽车技术的持续创新,为电动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各国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了研发投入,比如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不仅对当前的产业化技术进行了重点关注,更重要的是还启动了面向未来的下一代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在我国,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同时根据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新能源汽车和中国市场就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无论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还是跨国汽车企业,研发和市场化的步伐都在加快。
在这次电动车大会上,很多汽车企业带来的产品不仅仅是用于展示而已,已经或同期上市以及即将上市的产品占了相当比例。比如宣布将于今年年底在日本、美国及欧洲上市,并将于明年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的日产聆风[综述 图片 论坛];已经在美国市场接受预订,将于明年引入中国市场的通用雪佛兰Volt增程型电动车;已经销售多年、拥有相当市场成熟度的丰田普锐斯[综述 图片 论坛]混合动力汽车……
同时,自主品牌的电动车进程也在提速。比亚迪此次展示的F3DM双模电动车、e6纯电动车、K9纯电动大巴,都是已经上市的产品,已经运营或者即将投入运营。展会上,奇瑞的瑞麒M1[综述 图片 论坛]纯电动汽车宣布上市。作为奇瑞的首款高速纯电动汽车,瑞麒M1的最高时速达到120公里/小时,最大巡航续驶里程可以达到150公里。而与瑞麒M1同台展示的还包括奇瑞S18D—REEV,而这款车型也将于明年上市销售。
伴随着新电池技术不断涌现,电池性能更加先进、质量更加可靠、寿命更加长远,新型动力电池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驱动电机、电池控制等关键技术也不断得到新的突破。汽车轻量化、辅助系统的电动化,整车设计与优化等共性技术已经得到全面提升。这些都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过去的10年里,混合动力汽车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产业化。目前,在美国轻型车市场中,混合动力的汽车已经达到了3%的市场份额,日本则超过10%。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大量开展的示范运行,混合动力汽车得到了快速推广。
而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又纷纷地将纯电动汽车作为示范推广的重点。在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手段的引领下,全球的纯电动汽车示范推广项目蓬勃开展,各方面对纯电动汽车的市场预期大大加强。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000万辆,世界电动汽车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由于电动汽车受电池成本高的制约,整车价格过高一直都是市场推广的难题之一。而对于动力电池的性能、寿命,以及成本的指标,各国都确定了明确的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事实上,除了政府的补贴和税费优惠,一些汽车生产企业也在探索新的商业化模式以打开市场局面。奇瑞瑞麒M1纯电动车上市后宣布的售价区间为14.98万元至22.98万元。“这个价格对于市场上的普通消费者而言,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会选择销售和租赁相结合的模式。”奇瑞汽车副总经理、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袁涛表示。在瑞麒M1上市的同日,奇瑞汽车与高瞻电动车有限公司、江苏广和服务外包(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通过租赁等模式,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伴随着电动汽车发展进程的加快,国内的一些配套设施企业,比如南方电网、中国普天,也都开始投入了充电站、充电桩的建设,并提出了电动汽车充电电池交换这样一些解决方案。
对于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我国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商品化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整车技术方面,已经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适用于中国公共交通运行模式及私人用车市场的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系统的技术平台。在关键零部件的领域,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驱动电机都取得了突破的进展,并建立了35个技术标准。在电动汽车示范应用上,十城千辆活动不断推进。仅2009年,国家用于公共交通系统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已经达到10亿元。今年这一活动将扩大到25个城市,同时有6个城市率先开展了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补贴试点。到明年,我国将形成15万套电动车配套能力。
对于未来电动汽车发展的相关工作,万钢表示,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掌握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培育开发的能力,发展市场和资源的优势,形成比较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以及关键零部件的工业体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张 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