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说:马自达现在需要检讨的是战略
2010年12月09日 17:24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段时间,因福特减持马自达股份,引发了媒体对马自达在中国合资问题的讨论。马自达本是个规模不大的小型汽车跨国公司,但是在中国受到的关注度却超过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原因一是它在中国“广播爱情种子”,合作伙伴有三家之多,其中一汽长安还位列中国汽车企业四大之列,不能不说地位显赫,身价不菲。第二,马自达在中国市场上的车型大多十分畅销。

马自达进入中国较早,但是进展却一波三折。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马自达便与海南汽车有了合作,把它过时的模具和车型转让给海汽,生产马自达汽车,记得当时生产的“海马”车型有七八个之多。尽管那时海汽自身尚未取得造车资格,但为了支持海南开发,有关部门特许他们的产品在“岛内销售”。

后来一汽重组海汽,成立一汽马自达公司,成为合法汽车制造企业。马自达顺势搭上了一汽,并成立了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公司,一汽绝对控股。又由于福特一度控股马自达,而福特的车型在中国市场普遍表现欠佳,福特利用权力,让马自达将车型带到长安福特生产。2006年3月,马自达参股长安福特,成立“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由于中国产业政策限制,马自达与福特共同持股50%。也因为马自达持股不多,股积极性不高。

尽管马自达在中国具有早发优势,但是小小一个公司,拥有三家合作伙伴,因受本身资源所限,所以对谁都用情不专,这就应了中国一句俗话:“贪多嚼不烂”。

更重要的是,马自达在中国缺乏一个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导致它游走在几个合作伙伴中间,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一事无成。

进入长安福特,最初并非马自达本意,且所持股份不多,所以马自达显得三心二意;与一汽的合作,又受到“共和国长子”“大自主”战略制约,难以推进。与海马合作,一是与一汽有冲突,二是觉得海马规模太小,有点不“入眼”,最终导致和海马分手,海马被逼走上了自主的道路。

此外,马自达一直有种“小聪明”,认为汽车制造环节投入高产出低,最赚钱莫过于两头:提供产品与销售。所以马自达在中国时牢牢抓住这两头:产品投放,包括配套和销售大权。但汽车是个产业链各环节密切相关的产业,只做其中一段,注定发展不大。马自达只抓赚钱环节,无疑短期得到了实惠,但长期看却很难将产业做大,这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今年11月25日,控股马自达长达31年的福特,出售了马自达7.5%的股份,持股降至3.5%,失去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马自达恢复单身,具有了自主发展的条件。

但是面对两大合作伙伴,马自达处境仍然十分尴尬。对一汽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自主品牌,若自主品牌上不去,一汽就妄称中国的“第一汽车”。一汽马自达与自主轿车搅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为一汽轿车创造利润,自身的发展却受到限制。和长安的合资现状是,长安合资企业很多,先有长安福特、长安铃木,现在又有长安标致雪铁龙,再加新拆分出来的长安马自达,一大群“儿子”,难免要顾此失彼,而马自达块头最小,难以受到重视。从历史看,长安的合资公司经营状况都差强人意,难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

对马自达来说,最大的问题要全心全意投入,不能总是想占便宜怕吃亏,天下哪有白吃的馅饼?马自达着实应当好好检讨一下战略,而不是急于提升多少销量。(程远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