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新治堵方案 如何改善北京拥堵交通
2010年12月10日 07:24深圳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北京市的交通治堵方案目前已获得国务院原则同意,11月30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市委十届八次全会上讲话时透露了这一消息。他表示,北京市要尽快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修改完善后抓紧征求意见,平稳出台,认真落实,使治理措施尽快见效。

该消息8日在网络上的待遇很有些意思,先是得到许多网站的重点推荐,但很快就淹没在海量信息中。自然,相比于房产税、个税改革等信息,交通治堵方案显得分量较轻,但另一方面,是否也可以这样认为,人们其实已经对真正改善目前困扰城市的交通拥堵基本不抱希望?

北京市的治堵方案目前还没有正式公布,仅从媒体透露的一些信息看,大体包括收取交通拥堵费、大幅提高停车费等,甚至,还有可能限制外地人购车。直观而言,许多措施不仅没有什么亮点,而且还极具争议性。但是,此方案出台的一个背景不容忽视:在北京已经出台了不少治堵措施,且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之后,新的治堵方案有可能力度明显加大。而力度如何加大,以及是否能够对北京拥堵的交通有所改善,则是人们的期待所在。

北京作为“首堵”之城,其对交通治理的一举一动,都有风向标的意义。虽然作为首都有其特殊性,但就城市建设来讲,北京今天的问题可能就是其他城市明天的困扰。城市化在快速推进,许多城市都有将自己建设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雄伟理想,仅此就足以预言,在当前的城市发展模式下,城市交通没有最堵只有更堵。

如何应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现实难题,北京的探索有其积极意义。除了具体的措施设计,更为重要的,在于措施背后所显现的城市建设理念。客观来说,北京作为首都一方面享受着可以集全国之力的优惠,另一方面也承受着全国性的压力。至今,北京市场仍然是较为开放的市场,在住房、购车等方面,北京的地方限制土政策较少。即便北京市想要设立内外有别的区域壁垒,其遭受的舆论压力也明显较其他城市大。因此,如何在一个开放的城市中应对交通压力,是北京“治堵”极富借鉴价值之处。

当然,在现实的巨大压力面前,北京也有可能采取一定的内外有别的措施。但更有可能的是,此番“治堵”恐怕要大力加大经济杠杆的撬动效应。北京今年经历的几次全城大堵车,给人心理上造成的打击太大。加之又是中国的政治中枢,城市管理上更为复杂敏感。可以预计,在经济杠杆撬动的同时,财政补偿也会相应加大,以平衡权利义务对等的必然要求。

至于在城市区域的功能设置上是否会有所变动,目前不好推断。“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深刻地暴露了城市发展的病灶,城市区域功能如何划分,已成为非常现实的命题。我们期待北京能够拿出切实有效的“治堵”措施,但更为期待的,则是如何以公平合理的、人性化的方式,建设为人服务的城市交通,从而避免“治堵”反而蜕变为借堵生财。分享到空间转播到微博争当转播第一人推荐微博

张毅

董宝青

悍马女孩

李铁铮

张炤虎一键收听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综合报道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