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北京公务车零增长 质疑:如何监督
2010年12月13日 08:46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治堵方案内容

根据“综合措施”,“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在此基础上,在一段时期内,按照“公正、公开、公平”和无偿的原则,合理调控单位和个人年度小客车增长速度,抑制小客车过快增长。

此外,北京将继续实施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措施和黄标车限行规定,加强外埠进京车辆管理,有效减少中心城高峰时段交通流量。必要时,实施重点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措施。

>>现状

北京公车已达70万辆

11月3日,央视披露北京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15%,且主要集中在城区,极大占用了本就稀缺的道路资源,而且空驶率非常高。

自2000年酝酿启动公车改革试点以来,本市的公车改革已经历了近10年的长跑。但是,试点未能换来车改的大规模推行。本次治堵方案,首度提出“十二五”期间,本市公务用车“零增长”,使得公车改革重回公众视野。

>>解读

公车改革可缓解拥堵

专家认为,改革现行公车制度是一个投入少、见效快,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对于城市拥堵因素中,公车和私车各自应占的比例,目前没有也很难做出精确的估算,但市民对公车使用强度高、特权车加重拥堵等顽疾早就心存不满。

尤其是召开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时,49万余辆公车齐刷刷入库封存,北京交通之通畅也给市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公务车对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现今交通拥堵进一步加剧,治堵切勿忘记公车改革。

长期关注公车改革的全国人大代表叶青此前表示,公车改革对缓解拥堵肯定有作用。有调查显示,早晚高峰的机动车中,有30%的车是公车。一些交通部门的缓堵政策往往对公车网开一面,影响了政策效果。而如果公务员做出表率,这对缓堵是有积极影响的。

>>质疑

如何监督公车“零增长”

对于公务用车“零增长”,有专家担忧,在本次公布的公务用车“零增长”措施中,并未有更为详尽的具体操作方案。那么如何对公务用车“零增长”实行有效监督,政策效果是否会因既得利益者反对而大打折扣。

专家表示,各地公车改革试点有一个普遍特点,即改革选择的都是基层,级别较高的部门未涉及。而这些部门的主要领导人是公车体制最大受益人或既得利益者,他们也成了改革最大阻力,如何减少这一阻力有待长期关注。

对于限制公车数量后,会不会刺激私车数量增加的担忧,专家表示,公车养车可以报销,私人养车就得衡量成本,大家会有自己的理性判断。

>>建议

逐步推进公车“零增长”

对于此次公布的公务用车“零增长”措施,专家也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北京成立公车管理领导小组,给出统一时间表和改革路线图。改革方案覆盖所有机关和事业单位,这样改革才能彻底。

之所以要采取稳步推进的方式,一是分期分批对现有公车进行处理,可采用拍卖或认购方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公车司机的分流和再就业,也需要过程。

取消公车后因工作而引发的交通支出,应制定合理补贴标准,补贴应与各区县经济水平、财政承受力和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还要与职务级别、岗位性质和实际工作量挂钩,严禁借机滥发津贴。

此外,在严格控制公务车数量等“硬指标”外,还应对公务车的行驶里程、油耗、维修保养费用等项目实行监督。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