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转型 吉利汽车不得不面对的惊险一跳
2011年01月11日 16:15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以2010年底北京市出台治堵综合措施为标志,中国汽车市场将由爆发性增长转入正常增长状态,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也应当相应由一味追求规模,过度追求销量,调整为内涵增长,追求品质的发展模式。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汽车产业能否由大变强,将取决于中国的汽车企业能否改变发展模式。

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汽车业大发展的局面是合资企业成就的,但也因此造成了今天合资企业主导、跨国公司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恐怕这并非是管理当局当初引进外资时所期盼的结果。尽管中国汽车销量已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如果我们还稍有点自知之明,恐怕就羞于自称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因为这的确是跨国公司的辉煌。

今天,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买得起汽车,轿车开始大量进入普通中国人的家庭时,他们继续选择跨国公司品牌汽车时,是否意识到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对他们的恩泽?

回头看,如果没有吉利当初提出“造中国人买得起的便宜车”,并推出仅相当于合资品牌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价格的自主品牌汽车,合资公司生产的跨国公司品牌汽车会大幅降价吗?以中国人的收入水平,17万元到20万元的桑塔纳[综述 图片 论坛]捷达[综述 图片 论坛]可能是中国人的大量选择吗?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进入新世纪前夕,中国自主品牌刚露头角,汽车市场价格略有松动,他们以“行业自律”的名义搞“价格同盟”的那场闹剧吗?如果中国汽车市场的高价体系不崩溃,轿车能这样大量进入普通中国人的家庭吗?中国汽车市场能发展到今天这样大的规模吗?

可悲的是,相当多的消费者对中国自主品牌的低价战略并不认可,也不领情,李书福“造中国人买得起的便宜车”名言,还成为人们嘲讽的把柄,以至他不得不改口“造中国人买得起的好车,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

吉利用低价战略切入市场,并站住了脚跟,但是低价战略也制约了吉利的发展。2006年吉利认识到低质低价这条路走不通,及时提出了战略转型。

2007年,吉利发布《宁波宣言》,提出战略调整。那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市场仍保持着高速增长,自主品牌还有一定价格竞争力的情况下提出的调整,也使吉利安然度过金融危机。当年便把占70%销量的“老三样”豪情、美日、优利欧垂直切换停产,用“新三样”:自由舰[综述 图片 论坛]、金刚[综述 图片 论坛]、远景[综述 图片 论坛]取代,公开提出产品以品质为核心,不打价格战。吉利战略转型首战告捷。接着制定了清晰的产品规划和产品退出机制,5个技术平台、15个产品平台和42款产品及相应的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确保吉利200万辆车产销量规模不会落空。为吉利战略转型的顺利进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同时发布了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的品牌定位,全面展开销售和服务网络品牌建设,由产品分网销售转为品牌进行分网销售。

战略转型使吉利由纯粹的成本优势转变为成本加技术的竞争优势,市场也用钞票投票,表达了对吉利战略转型的认可:资料表明,2009年吉利集团实现销售33万辆,同比增长48%,2010年完成销售41.5万辆,同比增长26.7%。2011年计划完成销量49.1万辆,增幅超过18%。

据悉,今年元旦前夕,在吉利集团年度经营工作会议上,总裁杨健更加明确地提出了2011年“两个转变, 两个调整”的战略目标,即从“国际化战略”向“全球化战略”转变,深化“技术吉利”,向“品质吉利”转变;从“快速发展”调整到“稳健发展”,从“产品线管理”调整到“品牌线管理”。把吉利打造成产销规模超千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500强企业。这标志着吉利战略更深入的转型,将使吉利进入一个新的深入发展阶段。我们相信,这一更为深刻的转型,必定会将吉利带向一个新的高度。

特别策划:寻找中国人的信仰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