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排空间/人机工程学、操作便利性
上一代1系最大的短板莫过于乘坐空间,新1系作为同级别唯一的后驱车,若与其它前轮驱动车型在这方面正面交锋必然不会占到便宜。毕竟宝马1系为驾驶乐趣出发的设定,安装位置靠后的发动机都将原本很长的轴距吃掉了,不过新1系的空间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至少不会像老款车那样让人觉得后排座椅只能当做装饰品。
在紧凑级豪华品牌中,宝马116i最强大的对手是雷克萨斯CT200h;未来随着新奥迪A3、奔驰新B级的加入,这个圈子的竞争还会更激烈。通过宝马116i与雷克萨斯CT200h的空间对比,不难发现后驱宝马1系前排空间无需担忧,部分项目还能占得优势,而丢分之处仍是后排。所幸新1系与前轮驱动的CT200h相比差异已经不像老1系那么明显,这说明新1系的乘坐空间确实在进步,对于害怕这匹小马不实用的消费者,看到这里是不是放心多了?
宝马116i/雷克萨斯CT200h车内空间对比 | ||
车型 |
宝马116i | 雷克萨斯CT200h |
---|---|---|
头部(前) | 965mm | 950mm |
头部(后) |
940mm | 940mm |
腿部空间(前) | 915-1150mm | 870-1090mm |
腿部空间(后) | 520-770mm | 580-830mm |
前排坐垫长度 |
515mm | 520mm |
后排坐垫长度 |
480mm | 520mm |
车内宽度(前) | 1475mm | 1470mm |
车内宽度(后) |
1440rpm | 1430mm |
制表:凤凰网汽车 |
实际体验也传递出更多的正面信息:新1系的前排不仅空间宽敞,而且座椅的调节范围极大,无论是身材娇小的女生还是身高1.9米的大块头猛男,落座都能得到很好的空间。
116i的座椅是手动调节的,作为入门级的小宝马,这倒是可以理解。不过宝马的手动座椅调节采用了比较独特的手柄,调节靠背仰角和坐垫前后移动都不成问题,调节坐垫高低的动作则需要全身总动员:拉住手柄,双脚蹬地,身体绷住劲往上一抬,坐垫才能顺势提高;而要降低则同样是拉住手柄,然后要有个身体往下使劲的动作。它的优点是一步到位,想调高低全靠身体配合,但若有人同车则略显尴尬,别人看着你上蹿下跳的摆动座椅,似乎不太雅致。
新1系的坐姿很低,这是宝马轿车的一贯传统,一来大个子驾驶员不会为顶头担忧,也有助更好的感受车辆行驶状态,也就是所说的“跑味”更浓。另外新1系还有一个特征是它的中控台略向驾驶者倾斜,iDrive屏幕、空调和音响控制面板是对着驾驶者方向,立场鲜明的摆出了“驾驶者之车”的旗帜。这种布局在几年前的宝马车型上失踪了一阵,这次回归多少表明了这样一条信息:仍在迷恋E36、E46两代宝马3系的铁杆Bimmer们,那种纯到让人欲罢不能的运动情节似乎回来了。
因此新1系的驾驶者毫无疑问的成为全车地位最高的人:不仅被全车的配置围绕着,而且所受到的待遇也很是贴心:出色的人机工程学充分考虑到以驾驶为核心的需求,换挡杆与方向盘距离很近,手动模式操作毫无压力。iDrive和手刹的位置也很顺手,减少驾驶员的精力分散,虽是小马,但落座后的战斗气氛并不弱,给人很强烈的驾驶欲望,这种感觉,在其它豪华品牌上玩弄得都不如宝马那样炉火纯青。
不过,宝马1系对于驾驶的关注,也致使其在其它方面略微有些大意。虽然116i是宝马在中国销售的最入门级车型,但有些配置还是让人觉得略微算计,比如尺寸小的可怜的化妆镜。虽然车内照明灯的亮度很够,但没有左右独立的阅读灯还是有些遗憾,毕竟是豪华品牌,做到“比讲究更讲究”以宝马的实力绝非难事。
备受争议的后排,看看新1系的表现吧:我们的试乘者身高175cm,在前排调节好座椅后再落座后排,腿部和膝部都有一定余量,可见新1系的车厢完全可以轻松容纳4名成年人。满足大多数家庭全家外出并不在话下,虽然不如20多万元的中级轿车宽敞自如,但总归后排乘客不会因空间而投诉,所以开着新1系作为人口较少的家庭用车亦可胜任,一家四口也能高高兴兴外出远游,坐在后面的两位也不会抱怨被“降级对待”了。
空间方面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我们对这台小钢炮实用性方面的顾虑,其实不仅是空间这次够用了,而且后排座椅的坐垫剪裁、座椅高度也很适合长途乘坐,舒适性也很不错。后排乘客有三个独立头枕和三点式安全带,但后驱车的先天特征注定了一个巨大的中间凸起,所以中间位置的乘客空间有限,而1系的车厢里横着挤下6条腿确实有点紧张,所以还是只坐4个人吧,这样大家都高兴了。
116i都市型的后排配置比较素,没有空调出风口,也没有中央扶手,毕竟宝马1系不是为后排乘客打造的豪华轿车,不过基本的舒适性还是有保证,空间够用,坐姿合理,霍夫梅斯特拐角造型的后门还增加了“门洞”的有效面积,上下车时弯腰的幅度不用像别的车那么夸张。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